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默写
1.在《师说》中韩愈表说老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
。
2.《过秦论》的中心论点:
。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5.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别有幽愁暗恨生,
。
7.但见悲鸟号古木,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9:40: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充下列诗文原句(任选4小题)(8分)
1、
,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 ,水浅而舟大也。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4、 庄周晓梦迷蝴蝶
, 。
沧海月明珠有泪
, 。
5、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
6、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
, 。 ,
山长水阔知何处?
同类题2
古诗文阅读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
A.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
B.诗人用 “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使冶炼场面卓然生辉。
C.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D.这是一幅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
【小题2】简要回答:如何理解“赧郎”这个词?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雁过也、正伤心,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4)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5)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
同类题4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诗中,渲染蜀道上凄清苍凉的环境氛围的句子是
,
。
,
。”
(2)《蜀道难》中“
,
”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3)《咏怀古迹》中,杜甫 “
,
”这两句简短而雄浑有力的诗句,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4)杜甫在《秋兴八首》中发出:“
,
”的慨叹,抒发了羁旅无依,思念故土的惆怅之情。
同类题5
下列各项所引用的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秋天的夜晚,落叶在风中飘零,独自登上高楼,凝望天际,心中便会想念那个远方的人。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