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
雨后慰池上芙蓉
徐贲
【注】
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注】徐贲:明初“吴中四杰”之一。元末张士诚曾征徐贲为幕僚,徐贲避走不从,后张士诚军队为朱元璋所破。明朝建立后,许多文士得到起用,徐贲却一直到洪武七年才被荐进京。此诗写于他明初出仕之前。
【小题1】“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描写了什么样的情境?表现了“芙蓉”什么特点?
【小题2】“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8-30 05:57: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①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为一首七言律诗,景物描写自然清丽。可以说,诗人正是被竹轩景色深深吸引,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B.诗歌第一句点明竹轩的位置是面对柴门的,风儿卷来,自然吹开了柴门。
C.诗歌第二句“狭径初成”说明小路是刚刚开辟的,在这条小路的对面诗人栽上了许多竹子。
D.诗歌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轩中生活的闲适,虽无一“竹”字,“竹”却无处不在。
E.竹轩环境清幽,诗人在此过着隐逸的生活,无人打扰,甚是逍遥自在。
【小题2】本诗颈联历来为人们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①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
②
,况自抱微痾
③
。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秋而有此作。②人瘼:百姓疾苦。③痾:疾病。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颔联运用的巧妙手法。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2)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