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对臧克家的《海》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4-01-01 10:2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 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小题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崖门谒三忠祠
清陈恭尹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注) ①崖门:即崖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海中。三忠祠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②陈恭尹(1631~1700):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曾力图抗清复明,后隐居避祸。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两句写诗人登上崖门山,听到萧萧的风声,似乎又见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国家局势;看见两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现前人从容抱帝赴海的悲壮景象。
B.第三句虚写三忠祠的荒凉的大殿上,猛然传来一声杜鹃的啼叫,骤然令诗人想起其声中的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借望帝的传说实为抒写亡国之痛。
C.“畏向苍苔读旧碑”明说自己惧怕诵读碑文,暗说自己因未能像英烈那样舍身明志、苟活于世深感不安。这是诗人的自责之词,也表明了诗人内心的伤悲。
D.五、六两句即景成对,客观叙事,是说波涛汹涌的大海,在海港入口处尚有上、下海门之别;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
E.这首诗在韵脚的使用上很有特点,韵部本身便造成低回恳挚的语境,再加上诗人那沉重压抑的情感,使全诗从内容到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和较强的艺术效果。
(2)结合“畏”字赏析此诗的“言外之意”。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