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其二)【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小题1】这首诗中间四句(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评析
【小题2】这首诗的诗眼是那个字?为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1-03 05:14: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李白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注释)①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夫人许氏病故于任城,李白送别前来吊唁的来自布山(布山又名布金山,在泰山西南八十里,今肥城境)的王山人,临别时以《赠别王山人归布山》相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就指明所赠别的王山人对道家经论的分析理解精微巧妙、勘破秋毫,表现出对友人才干的赞赏。
B.三、四两句紧扣题目“赠别”和“归”字,叙事说友人要归布山了;用“归”“隐”“兴”“高”等字眼,写出了对归隐生活的热爱。
C.全诗从仰慕山人之情,进而引发归隐之心,再到畅想归隐之景,到最后的约定归隐之期,揭示出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D.朋友离别而去,李白有着浓浓的不舍与依依惜别之情,但只说“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把万语千言融入到凄凉的景色之中,耐人寻味。
【小题2】作为盛唐“酬应体”五古的代表性作品,有人认为此诗“哀而不伤”。请你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哀”从何来以及“不伤”的原因有哪些?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