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 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diéxiè):小步走路的样子。
【小题1】请给诗歌分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小题2】“孤且直”中“孤”“直”的意思是什么?这两个词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质和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1-21 11:54: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答张十一
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
②
竞长纤纤笋,踯躅
③
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
④
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
⑤
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
yún dāng
)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③踯躅:即杜鹃花。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小题1】颔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白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
①
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
②
城阙又秋砧
③
。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作者叙述自己半年不去登高望远,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联写作者秋夜难眠,用“昏灯”和“寒雨”衬托孤老之状、愁苦之深。
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能忧劳国事,守住中原。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与鉴赏,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分别是作者游览越国王城故址越中和吴王夫差游乐的姑苏台时所作,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都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
B.“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国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之意。“菱歌清唱不胜春”是说山下采菱姑娘清脆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
C.“义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将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D.这两首览古之作题材近似主题相同,都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小题2】请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起句,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平添力度。
B.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
C.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虏障燕支北”承“金鞭”句、 “功名”句;秦城太白东指太白峰东的长安。
D.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颈联将送别地同目的地连起来,配合首联,使意境雄浑阔远,苍凉沉重。
【小题2】颔联中的“心事”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内容,完成文后小题。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舒婷的《致橡树》,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