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运用“舟”和“风”两个意象且表达了辞官回乡途中轻快喜悦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和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30: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重修定王台①碑记
清·夏献云
湖湘人尚气节,风俗敦厚。虽乡愚僻壤,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盖其崇根本,渐摩成化久矣。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一宅②一台,岿然独存。
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光绪二年,修贾太傅祠成,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今年春,郡绅李君兴谟等以重修请。官绅俱有同志,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③事,焕然一新。
考《汉书》,景帝二年,封子发为长沙王。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与程姬有共太后之称,唐姬并无封号。而相传定王筑台,有云望程唐二母者,有云望唐母者。《长沙县志》称双女墓,地不可考。亦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拾遗言,望唐姬为是。宋朱、张夫子登台有诗,元许有壬始言定王之孝。《楚宝》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以志思亲,说必不谬。《北海碑》④言:“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光武中兴,肇祀舂陵⑤,李碑⑥足补祀典之阙,亦文人尊崇之意耳。蓼园⑦见任昉《述异记》,尤为孝思之证云。又考,宋时台为长沙学宫,今祀仍旧制。
窗牖洞开,风景殊胜。隙地复蓼园旧迹,台侧得泉曰古涧泉。泉旁为东涧草堂,迤南为望云山馆。有池有馆,杂植花竹,足以备流连,志景慕已。
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明伦尚孝,风俗之良。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云从政湖南,涓埃无补,见斯邦化行俗美,而知彝⑧伦秩叙之有由来。登斯台也,其必有闻风兴起于百世下者矣。是为记。
【注释】①定王台:为古代长沙名胜,传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相传刘发来长沙后,思念其母,派人运米去长安,再将长安的土运来长沙,筑一高台以登临望母。②宅:贾谊故宅。③蒇:完成。④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⑤肇祀舂陵:肇,开始。舂陵,湖南宁远县西北,刘发之子刘买封于此,称舂陵侯;光武帝刘秀即为刘买后裔。⑥李碑:即邕的麓山寺碑。⑦蓼园:定王刘发宫殿中的一处苑囿。⑧彝:常道,法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莫 于长沙定王 著:显著,昭著
B.议修定王台,有志未     逮:达到,实现
C.言定王载米 长安土筑台  博:增加,丰富
D.夫整纲 纪,守土之责    饬:整治,整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云 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   ②斧斤 时入山林
B.①谈某也忠、某 孝,辄勃然色动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
C.①不忍薄于其亲, 必有忠爱其君者 ②于其身也, 耻师焉。
D.①而知彝伦秩叙 有由来 ②臣闻求木 长者,必固其根本
【小题3】下列陈述和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湖湘一带的人由于崇尚为人的根本,久之而成风习,故即便是偏僻地方的愚鲁之人谈及忠孝,也会神情激越。
B.作者奉命来到湖南后,先修整了贾太傅祠,但定王台的重修不太顺利,后在一些地方绅士和官员的支助下才了却心愿。
C.长沙王刘发的母亲因出身微贱,故而得不到景帝的宠爱,她与程姬表面上虽然都有太后的称呼,但实际上并没有分封。
D.关于定王刘发修筑高台的目的,历来有多种说法,作者以《水经注》《楚宝》等典籍为据,认为应该是为了遥望唐姬。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2)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明伦尚孝,风俗之良。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