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句子是“ 。”
(2)《沁园春•长沙》 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是“ 。”
(3)《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2:3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今湖北黄冈)城东。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被贬黄州期间他生活很困窘,在友人的帮助下获此闲地来躬耕自给,还筑起居室“雪堂”,并自称东坡居士。
B.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众体兼善。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C.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的清幽、热闹的环境特点。
D.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加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于万物上,更达清澈澄明之境。
E. 第二句主要通过象征的手法来写。“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即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小题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一特点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①。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④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⑤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②篠(xiao):细小的竹子。③裛(yi):通“浥”,滋润。④故人:指成都府尹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其接济。⑤填沟壑: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草堂所在,“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彼此映照,对仗工整。
B.颔联写景细腻生动,如“娟娟”“冉冉”等叠词表现了翠竹秀美、花香阵阵,且具音韵美
C.颈联写故人嫌贫爱富,与诗人断绝来往,导致诗人一家失去经济支持,处境艰难。
D.诗的前四句写自然美景,后四句写生活困境,通过对比,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
【小题2】杜甫的诗语言精炼,表现力强,本诗“风含翠筛娟娟净”中“含”字用得极为精妙,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微风的轻柔。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C.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小题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狂夫”形象?结合全诗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