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张孝祥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①,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②。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注:①擫:用手按撩。昭华:即玉管。古调:指笛曲《梅花落》②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1)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2)全词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析“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在写法上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10 02:40: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末年人,自称“江南客”,著有《碎锦词》。
【小题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这两句写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的盛况已不复存在,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因而发出伤感、凄凉之情。
B.“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将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C.“玉关劳苦”和“玉楼歌舞”使用借代的修辞,将守边士卒的风餐露宿和高楼里达官显贵的醉生梦死构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D.“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极具辛辣的讽刺效果,既然无人收复失地,那就只有寄希望于东风了。东风若能将胡尘吹去,那东风便可封为万户侯了。词人借此讥讽抗敌无人,表达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之情。
E.两首词都写了春天之景,一个是“残红”,一个是“花过雨”的落红,两位词人都借春天的美景表达青春难再,红颜易老的感伤。
【小题2】请阅读上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采桑子》一词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两个典型意象表达出来的?
(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归来”,但它们归来时面对的景象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游览(1)
(宋·黄庭坚)
瑶(2)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3)。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1)此词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官时期。(2)瑶草:仙草。(3)金徽:瑶琴。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词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春入武陵溪”,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这一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两句写“桃花源”的美丽景色。
B.“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穿过了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
C.“红露湿人衣”一句,黄庭坚化用王维的诗句,只把“空翠湿人衣”中的“空翠”换成“红露”,可谓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D.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没有一点尘俗气,其实是构筑了一个自得其乐的精神世界。
E. 这首词是作者春天记游之作,开篇“瑶草一何碧”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赞美春天的瑶草像碧玉一般可爱。
【小题3】【小题4】分析这首词下阕有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