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②阳春暮。
(注) ①漠漠:密布。②合:应当,应该。
(1)上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废园”?
(2)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赏析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1-07 03:09: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①明良:明君良臣。②气:知耻的精神。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B.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C.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D.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小题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益久,则气愈 偷,苟且
B.地益近,则媚亦益 工:巧妙,精巧
C.皆圣哲之言   危:危险
D.小不,则头抢地而出   霁: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这样的人很多。
B.作者认为,大多数朝廷官员是不懂得廉耻的,只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就能激发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面貌。
C.作者指出,国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却又身居要职的官员们挺身而出。
D.作者认同贾谊的看法:君主不尊重臣子,也会造成臣子没有廉耻;君主应该尊重臣子,这样臣子也会按官吏标准要求自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叶机
龚自珍
鄞人叶机者,可谓异材者也。嘉庆六年,举行辛酉科乡试,机以廪贡生治试具,凡竹篮、泥炉、油纸之属悉备。忽得巡抚檄曰:贡生某毋与试。机大诧。
初蔡牵、朱濆两盗,为海巨痈,所至劫掠户口以百数;岁必再三至,海滨诸将怵息!俟其去,或扬帆施枪炮空中送之,寇反追,衄不以闻,故为患且十年。巡抚者,仪征阮公也。素闻机名,知沿海人信官不如信机;又知海寇畏乡勇胜畏官兵,又知乡勇非机不能将。
八月,寇舶定海,将犯鄞,机得檄,号于众曰:我一贫贡生,吮墨执三寸管,将试于有司,售则试京师,不售归耳。今中丞过听,檄我将乡里与海寇战,毋乃咍乎?虽然,不可已,愿诸君助我。众曰:盍请银于文官?不可。盍假炮于武官?不可。事亟矣,何以助君?叶君则揎臂大呼,且誓曰:用官库中一枚钱,借官营中一秤火药而成功者,非男子也。飞书募健足,至行省,假所知豪士万金,假县中豪士万金,遂浓墨署一纸曰:少年失乡曲欢致冻饿者,有拳力绝人者,渔于海者,父子兄弟有曾戕于寇者,与无此数端而愿从我者,皆画诺。夜半,赍纸者返,城中村中,画诺者几三千人。
天明,簿旗帜若干,火器若干,船若干,粮若干。机曰:乌用众?以九舟出,余听命。是日也,潮大至,神风发于海上,一枪之发抵巨炮,一橹之势抵艅艎,杀贼四百余人。九月,又败之于岸。十月,又逐之于海中。明年正月,又逐之于岛。浙半壁平。出军时,樯中有红心蓝边旗,机之旗也。自署曰代山,其村名也。朱濆舰中或争轧,诅于神,必曰遇代山旗。阮公闻于朝,奉旨以知县用。今为江南高邮知县,为龚自珍道其事。
选自《龚自珍集卷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反追,衄不以闻 衄:挑衅
B.售则试京师 售:考中
C.夜半,赍纸者返    赍:送
D.天明,簿旗帜若干  簿:登记造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机以廪贡生治试具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叶君则揎臂大呼    则与一生彘肩
C.父子兄弟有曾戕于寇者 故燕王欲结于君
D.为龚自珍道其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机在参加乡试的时候接到了领军抗敌的重任,因为朝廷了解他的才干和领导能力,只有他才能在此时担起重任。
B.在众人迟疑犹豫之际,叶机用自己坚定的誓言和果敢的行动凝聚了士气,一战再战,平定海盗,得到了朝廷的任用。
C.文章记叙了叶机带领地方武装击败海盗的故事,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智慧,也流露出对清政府及军队腐败无能的讽刺。
D.文章除了直接表现叶机的英雄气概之外,也从侧面进行了烘托,比如敌人内部一旦起了纷争,就会诅咒对方遭遇叶机的部队。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所至劫掠户口以百数;岁必再三至,海滨诸将怵息。
(2)今中丞过听,檄我将乡里与海寇战,毋乃咍乎?
【小题5】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学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 叶 机
清龚自珍
鄞人叶机者,可谓异材者也。
嘉庆六年,举行辛酉科乡试,机以廪贡生治试具,凡竹篮、泥炉、油纸之属悉备。忽得巡抚檄曰,贡生某毋与试。机大诧。
初,蔡牵、朱两盗为海巨痈,所至劫掠户口以百数,岁必再三至。海滨诸将怵息,俟其去,或扬帆施枪炮空中送之。寇反追,衄不以闻。故为患且十年。巡抚者,仪征阮公也。素闻机名,知沿海人信官不如信机,又知海寇畏乡勇胜畏官兵,又知乡勇非机不能将。
八月,寇舶定海,将犯鄞。机得檄,号于众曰:“我一贫贡生,吮墨,执三寸管,将试于有司,售则试京师,不售则归耳。今中丞过听,檄我将乡里与海寇战,毋乃咍乎?虽然,不可已。愿诸君助我!”
众曰:“盍请银于文官?”“不可!”“盍假炮于武官?”“不可!”“事亟矣,何以助君?”
叶君则揎臂大呼,且誓曰:“用官库中一枚钱,借官营中一秤火药而成功者,非男子也!”飞书募健足至行省,假所知豪士万金,假县中豪士万金。遂浓墨署一纸曰:“少年失乡曲欢致冻饿者,有拳力绝人者,渔于海者,父、子、兄、弟有曾戕于寇者,与无此数端而愿从我者,皆画诺!”夜半,赍纸者返,城中村中,画诺者几三千人。
天明,簿旗帜若干,火器若干,船若干,粮若干。机曰:“乌用众,以九舟出,余听命。”
是日也,潮大至,神风发于海上。一枪之发抵巨炮,一橹之势抵艅艎。杀贼四百余人。
九月,又败之于岸。十月,又逐之于海中。明年正月,又逐之于岛。浙半壁平。
出军时,樯中有红心蓝边旗,机之旗也。自署曰“代山”,其村名也。朱舰中或争轧诅神,必曰“遇代山旗”。
阮公闻于朝,奉旨以知县用。今为江南知县,为龚自珍道其事。
(选自《国文八百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反追,衄不以闻 衄:挑衅。
B.售则试京师 售:考中。
C.夜半,赍纸者返   赍:送。
D.天明,簿旗帜若干 簿:登记造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机以廪贡生治试具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叶君则揎臂大呼 则与一生彘肩" )
C.父、子、兄、弟有曾戕于寇者    故燕王欲结于君
D.为龚自珍道其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机在参加乡试的时候接到了领军抗敌的重任,因为朝廷了解他的才干和领导能力,只有他才能在此时担起重任。
B.在众人迟疑犹豫之际,叶机用自己坚定的誓言和果敢的行动凝聚了士气,一战再战,平定海盗,得到了朝廷的任用。
C.文章记叙了叶机带领地方武装击败海盗的故事,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智慧,也流露出对清政府及军队腐败无能的讽刺。
D.文章除了直接表现叶机的英雄气概之外,也从侧面进行了烘托,比如敌人内部一旦起了纷争,就会诅咒对方遭遇叶机的部队。
【小题4】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学记》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劫掠户口以百数,岁必再三至。海滨诸将怵息。
(2)今中丞过听,檄我将乡里与海寇战,毋乃咍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
龚自珍
公讳引之,姓王氏,江南高邮人。乾隆六十年举人,嘉庆四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礼部尚书,改工部尚书,卒于位,赐谥文简。公典乡试事四,典会试事二,龚自珍则其典浙江乡试所得士。公之学,及其著书,尝不以自珍为不可裁而请之矣;其行谊始末,自珍又窥其数大端矣。将葬公第四子寿同,则使自珍表诸墓。
自珍爰述平日所闻于公者,曰:“吾之学,于百家未暇治,独治经。吾治经,于大道不敢承,独好小学。夫三代之语言,与今之语言,如燕越之相语也。吾治小学,吾为之舌人焉。”其大归曰:用小学说经,用小学校经而已矣。又闻之公曰:“吾用小学校经,有所改,有所不改。周以降,书体六七变,写官主之。写官误,吾则勇改。孟蜀以降,椠工主之。椠工误,吾则勇改。唐宋明之士,或不知声音文字而改经,以不误为误,是妄改也;吾则勇改其所改。若夫周之没,汉之初,经师无竹帛,异字博矣!吾不能择一以定,吾不改。假借之法,由来旧矣,其本字十八可求,十二不可求;必求本字以改假借字,则考文之圣之任也,吾不改。写官椠工误矣,吾疑之,且思而得之矣;但群书无左证,吾惧来者之滋口也,吾又不改。”又闻之公曰:“吾之学,未尝外求师,本于吾父之训。”又闻之公曰:“吾著书不憙放其辞。”自珍受而读之;每一事就本事说之,栗然止,不溢一言,如公言。
嘉庆十八年,巨逆林清,以七十七人入禁门;既殄定,有议加筑圆明园宫墙高厚者,有议增圆明园兵额者;公皆不谓然。具折上,睿皇帝大动容,召对良久。上谕军机大臣:“王引之言,人所不敢言。”其事卒见施行与否,海内弗知;其奏牍何辞,海内迄今弗知也。由此例之,公之风旨,其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
(有删改)
(注)①小学:古代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②椠工:刻字工。
根据第二段,概括王引之在古文献学方面的治学特点,不超过3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