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雨雪”点题,“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 |
B.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
C.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寒”“坏”“暗”“低”用字精确,极富情感。 |
D.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主题。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在此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是自然景象的反映,而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
E.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借景抒情,最后一句“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小题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