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其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之景描绘出来。
(2)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诗句是“-------------,-----------------。”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名句是“---------,------------------。”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借用庄子的“一生死”“齐彭殇”阐述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的两句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10:10: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小题。
调笑令·渔父
苏轼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调笑令·归雁
苏轼
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将飞却下盘桓,塞外春来苦寒。寒苦,寒苦,藻荇欲生且住。
注: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小题1】简要分析第一首词是怎样刻画“渔父”形象的。
【小题2】第二首词中“将飞却下盘桓”反映了“归雁”的什么心理?
【小题3】两首词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同类题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孙权和刘裕的两个典故一略一详,为什么要详写刘裕?
同类题3
诗歌鉴赏(8分)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
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①。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②。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济楚:整齐鲜明。
【小题1】“永遇乐”这个词牌属于词中的( )(1分)
A 单调、中调 B 双调、中调 C 单调、长调 D 双调、长调
【小题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词和《声声慢》一样,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抒写她流离临安的凄苦心境。
B “人在何处”,写词人面对落日的凄凉景色,感慨自己因国亡家破而漂泊的身世。
C “次第岂无风雨”,含蓄地表达经历不幸后,对世事难料、祸患不测的恐惧心理。
D “谢他酒朋诗侣”、“怕见夜间出去”,表明词人虽逢元宵佳节,却无心外出游赏。
【小题3】这首词多处运用反衬手法,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九日水阁
韩 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这首诗作于宋英宗平治二年(1065年)秋,诗人时任右仆射。
【小题1】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一联内涵丰富,说说你的理解。
【小题3】古人评价这首诗“咸得于自然”,试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诗使用互文手法,侧面描写了边地的苦寒天气。
(2)屈原的《离骚》中,“
,
”两句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小人用“淫荡”等恶毒的词语诽谤诗人。
(3)《荀子·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
,
”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