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小题1】分析第一句“杨柳渡头行客稀”所写意象及各自的作用。这些意象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小题2】第三、四句历来备受赞赏,试分析其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2-08-07 05:1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岳池农家①
陆游
春深农家耕未足,源头叱叱两黄犊。
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
绿秧分时风日美,时平未有差科②起。
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
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
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
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
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③。
注①岳池:即今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②差科:指官府摊派的徭役。③东作:指春季的农事。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诗用大部分篇幅描写农村的田园风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出一种淳朴自然、清新恬淡的艺术风格。
B.全诗可分为四层,每四句为一层。开篇四句为第一层,诗人从眼前景写起,将原本平常无奇的农村景象,写得生动美好充满生机活力。
C.“春深农家耕未足,源头叱叱两黄犊”一句中,“源头”一词把画面一下拉成远镜头,使用象声词“叱叱”,使景色从无声到有声,这是诗人眼中的远景。
D.“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一句描写了热闹的农家生活,西舍成婚,东邻生子,喜事 一桩接一桩。众乡亲买花携酒前去庆贺,一片喜气洋洋。
E. “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描写了一个装扮入时,且有高超缫丝技术的农家少女形象,其中“素手”指没有佩戴首饰的手。
【小题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春夜闻笛》一诗前二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山上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这正是典型的边塞诗的特点。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诗人正是引用了这个传说。
C.《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图。烽火台下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D.“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明亮和干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当时自然环境的美好。
E.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
【小题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品味“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一联(用“前者”代称)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联(用“后者”代称)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之处。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