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列小题。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片首句写“衰柳”“苔满地”,词人面对此等萧瑟冷落的景色,不禁想起三千里外的故国。“三千里”极言家乡之遥,其中寓有较浓重的哀愁情绪。
B.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践送亲友之所。“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C.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纯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D.词的末尾两句表面上在说王粲之事,实际上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结句发出了人不如雁的感慨,所表达的情思愈来愈深厚。
E.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副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小题2】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6-17 01:09: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入海取沉水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值。
诈言马死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来。”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然无对,为人所笑。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即烧为炭,市卖之 诣:到
B.以其故,不能战斗 怖:害怕
C.然无对,为人所笑 默:沉默
D.既复杀驼,而破瓮 复:同样
【小题2】下列语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市卖之,以其贵故,(沉水)卒无买者。
B.(那人)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在)死人中。
C.(骆驼)既不得出,以(入头瓮中食谷)为忧恼。
D.(那人)即用其语,以刀斩(骆驼)头。
【小题3】下列有关《入海取沉水》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经过多年的辛苦,才打捞了一车,他把沉香运回到家里。
B.由于沉香的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他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
C.他看见别人卖木炭,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就卖出去。
D.那人于是就把沉香烧成了木炭,然后再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
(2)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开封人。孝穆幼而谨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猎经史。父叔四人并早殁,昆季之中,孝穆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闺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解褐太尉行参军,转七徒主簿。大统五年,行武功郡事,迁使持节、本将军,行岐州刺史、当州都督。在任未几,有能名。就加通直散骑常侍。王罴时为雍州刺史,钦其善政,遣使贻书,盛相称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饥馑相仍,逃散殆尽。孝穆下车之日,户止三千。留情绥抚,远近咸至,数年之内,有四万家。每岁考绩,为天下最。太祖嘉之,賜书曰:“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于是征拜京兆尹。十五年,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鮞称藩,来附,时议欲遣使,慎选行人。太祖历观内外,无逾孝穆者。十六年,太祖总戎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邑二百户。军次潼关,命孝穆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分掌众务。仍令孝穆引接关东归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孝穆抚纳铨叙,咸得其宜。孝闵帝践祚,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增邑通一千户。晋公护为雍州牧,辟为别驾,又以疾固辞。武成二年,征拜御伯中大夫,徙授御正。保定三年,出为宜州刺史,转华州刺史。五年,除虞州刺史,转陕州刺史。頻历数州,皆有政績。复以疾笃,屡乞骸骨。入为少司空。卒于位,时年六十。贈本官,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节选自《周书•列传•卷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粗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B.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C.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 贾琮誉蜇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D.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 贾琮誉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季,即兄弟,与手足、昆仲近义,长为昆,幼为季。
B.解褐,就是指脱去粗布衣服,代指入任为官。
C.下车,原义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后指官吏退休。
D.践阼,亦作“践胙”、“践祚”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孝穆自幼为人宽厚。因为父辈去世早,兄弟之间,孝穆居长,他亲自抚养教育自己的几个弟弟,兄弟之间和睦友爱。
B.郑孝穆很有治政才能。他任通直散骑常侍时,安抚百姓,招纳流民,每年政绩考核都是最好,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与提拔。
C.郑孝穆颇具领导才干。军队驻扎潼关时,他独自处理军队的各项事务;对归附朝廷的人士,处理得非常妥当。
D.郑孝穆深得皇帝赏识。他多次受到嘉奖和加封,最终死于任上。朝廷给予了他很隆重的追封与褒奖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饥馑相仍,逃散殆尽。
(2)仍令孝穆引接关东归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资酒具,于半道栗里①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迁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书·陶潜传》,有删改)
注:①栗里,地方名。
【小题1】对下列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善文。 属:写作
B.于半道栗里之间之。   要:通“邀”
C.义熙末,著作佐郎,不就。 征:征召
D.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 致:到达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B.《滕王阁序》属于诗文之序。古人宴集时,常一同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就这个特点来说,《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是相同的。
C.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的写作风格对后代有巨大的影响,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可以说是直承《庄子》。
D.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小星》

选自《诗经·召南》

嘒彼小星,小小星儿闪着微微光,

三五在东。三颗五颗大星在东方。

肃肃宵征,急急忙忙半夜来赶路,

夙夜在公,为了管家早忙晚也忙。

寔命不同。人人有命人人不一样!

嘒彼小星,小小星儿闪着微微光,

维参与昻。参宿昴宿大星在东方。

肃肃宵征,急急忙忙半夜来赶路,

抱衾与裯,被子帐子都得自己扛。

寔命不犹。人人有命人人比我强!

(注释)① 嘒(huì)光芒微弱的样子。②参宿,属于猎户座,共有七颗星,其中明亮而接近的三颗称为参宿三星。上一章“三五在东”的“三”,即指参宿三星。昴(mǎo):昴宿,是一著名星团,属于金牛座,其中有较亮的星七颗。王人误以为昴宿只有五颗星。上一章“三五在东”的“五”,即指昴宿。③衾(qīn):被子。裯(chóu):帐子。④不犹:不如。
【小题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_______”。
【小题2】“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是写景,与下边“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叙事的联系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是对整个夜空的泛写,闲闲道来,但景色关情。
B.一、二句是夜行小官吏在自述所见,景中有事。
C.“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就似为赶路的小官吏画像。
D.“夙夜在公”是对“肃肃宵征”的补充说明。“夙夜”表明难得一夜如此。
【小题3】诗人由自己的苦辛到哀叹“实命不同”、“实命不犹”的原因是
【小题4】请用概括的语言,完成《小星》的内容提要。
【小题5】对《小星》一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章与第一章字句基本相同,采用的是《诗经》中常见的赋、比、兴的手法。
B.《小星》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劳者之歌。
C.“抱衾与裯”与上一章的“夙夜在公”相比,不仅有实写与虚写之别,在感情的色调上更明显地流露出不满。
D.全诗风格质朴,写景、叙事、抒情联翩而下,明显地表现出即兴吟唱、为情造文的民歌创作特色。
E.《小星》以小见大、由远及近,由一人的苦辛引出对苦乐不均的社会现象的不平之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弃疾,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只有男了到20岁时才取字,称自己往往称字。
B.劳师:有“使军队疲劳”和“慰劳军队”之意,文中是慰劳军队之意。
C.辟:征召来授予官职。
D.长短句:洞的别名,又可称为“诗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党怀英,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更加称赞他勇敢。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