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画线诗句的意境,与“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一句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B.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
C.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D.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7-16 01:45: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 ③茂陵:汉武帝陵。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是想象苏武骤然见到汉使的情景。作者用“魂销”二字夸张地描写苏武,表现了他得知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B.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的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氛围,“茫然”隐含了人物内心的失落。
C.颈联两句,由“回日”忆及“去时”,描写了一个历尽艰辛、白首归国的爱国志士,在目睹物是人非的情形之后,流露出的唏嘘感慨。
D.尾联中写到苏武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逝的武帝,表露出作者对其没有被封受爵位的惋惜,对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
E. 作者在诗中塑造这样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目的在于表达出复杂的情感,既有深沉的爱国之情,又有浓厚的人生无常之感。
【小题2】请简要分析颔联的妙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县名,在今湖南常德东南。②牧竖:牧童。刍狗:古化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③石麟:石头雕刻的麒麟,这里泛指古代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刻。④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⑤要路津:交通要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汉寿城边野草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含蓄而又凝炼地表现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野草春”三字让人浮想联翩。
B.领联写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牧童”和“行人”的出现,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
C.诗人在颈联中不惜耗费大量笔墨大写特写汉寿城的破败和荒凉的景象,完全是为着尾联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作准备的。
D.这首诗虽题为春望,但所望却是满目荒凉衰败景象,这样的景色正寄托着诗人遭贬谪后的身世凄凉之感,是以景写情。
E.这首诗格调低沉。尾联中诗人关于兴和废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和老子所说的“祸分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观点一致。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