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澈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小题2】本诗情感丰富,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20 12:16: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侄理含暨配张氏墓志铭

纪晓岚

理含,名汝备,先姚安公之冢孙,先兄晴湖之冢子。少从安世斋先生游,好为奇崛之文,故不中有司程式。将以国子监生应乡试,竟志以殁。平生循谨无过失,然无卓绝之行可勒金石也。

其妇张氏,则武强旧族之女。年十九而寡,持服三载,不去衰麻,孀居三十七载,虽酷暑未一解衣睡。对姑舅则婉容,退即端坐如枯木,婢媪有从之数十年者,未见其嬉笑也。理含兄弟六人,居同宅而别院,妇独与舅姑同院居,终日侍奉无倦色。姑患病濒危,夜焚香泣涕祷佛,遂终身茹素。理含未有子,初殁时,视含殓毕,即泣拜舅姑前,又回拜诸弟,求为立后,必得请而后起,故仲弟之子就襁褓中指与之。妇爱逾所生,而教有义方,督课不少假借,今在庠为名诸生。乾隆壬寅,有司以上闻,德建坊旌表,越四年乃卒。弥留时嘱树发曰:“旧茔地狭,诸妯娌先卒者已各卜兆予。汝父棺尚厝,汝必移与我棺同葬姑舅旁,冀魂而有知,定省如昔也。”

嘉庆己未,树发将遵遗命合葬于祖茔之侧,乞余为铭。世之论者谓节孝为女子本分,是则诚然,然忠臣孝子遭遇非常,或感天地而动鬼神,要亦分所当为耳。彼青灯忍泪,白首完贞,凄风苦雨,阅数十年如一日,非心如铁石者不能。千百人中能尽本分者有几?乌可以庸行易之耶!论者又谓贫贱之家节孝难,富贵之家节孝易。然以境遇论,贫贱者身无所倚,仰事俯畜无所资,其艰苦诚为至极。以人情论,则艰苦者无逸志,而富贵者席丰履厚,以萧索孤寂之身,日见繁华奢利之事,姑姊娣姒寒暖迥殊,则而亦摇,仆隶婢妪炎凉各异,则激而生悔。且珠玉锦绣之身,其势必不能耐勤劳,则奉养难:无父之孤,坐拥其业,易入游冶之场,则教子尤难。今理含之妇能始终一心,以媳而代子,以母而代父,所为不加人数等乎?其葬也,于理当志。既志其妇,自不能不系其夫;又不关作志之本意,自不能不夫妇并列。言岂一端,要各有当,其斯之谓与?

铭曰:同穴之愿,今则已偿,镌石幽宫,于夫有光。我无愧词,汝亦无愧于表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以殁   赍:怀抱
B.督课不少假借 假借:宽容
C.弥留时嘱树发 弥留:生前
D.则而亦摇 炫:夸耀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安公的嫡孙理含,生前为人谨慎,喜欢写独特不凡的文章,但他却没有非常卓越的行为可以雕刻在碑上。
B.理含之妻张氏十九岁守寡,其谨守闺范,苟己守礼令纪晓岚敬重,而张氏也因为有德有节,事迹得以进入贞节坊,同时受到了赞扬。
C.纪晓岚认为,贫穷人家节孝困难,富贵人家节孝相对容易,而张氏能忍受贫穷中至极的艰苦并尽其本分,确实让人佩服。
D.张氏对丈夫忠贞一生,逝后也与丈夫同葬,满足了心愿,在纪晓岚看来,为她写墓志铭本在情理之中。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青灯忍泪,白首完贞,凄风苦雨,阅数十年如一日,非心如铁石者不能。
(2)然以境遇论,贫贱者身无所倚,仰事俯畜无所资,其艰苦诚为至极。
【小题4】结合文章第二段,简要概括张氏尽“女子本分”的表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不如也。”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曰:“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
献章仪干修伟,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三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选自《明史·陈献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B.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C.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D.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元代许衡也担任过此职。
C.“抗疏”,就是上书拒绝皇上所授的官职,杜甫诗“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中的“抗疏”正是此意。
D.“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亦即“配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献章考中举人以后两次参加礼部会试,都落第了,而后跟着吴与弼学习,他静心读书,有时甚至几年都不出门。
B.献章复游太学时称赞祭酒邢让一首和诗,说就连龟山先生杨时本人都比不上,他的话被到处宣扬,从而名震京师。
C.献章读书求道,舍繁就简,终于长久静坐中得之,看见其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被人称为“活孟子”。
D.献章教其弟子李承箕,只是与他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谈古论今,却对“道”只字不提,时间长了,李承箕竟也有所领悟,辞别而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
(2)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

同类题3

书剑侠事

清•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木夹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 驶:迅捷
B.以木夹之 函:木匣
C.逆旅主人跪前事     白:禀报
D.东归,再往访之     比:等到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夹函之    但刘日薄西山
B.山门砉然辟  且举世而非之不加沮
C.结束急装    臣之进退,实狼狈
D.众急持械谋拒 不知老将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两位女剑侠,同样的衣饰风采,同样的骑驴疾行,但前者略记一个特写镜头;后者稍详写一个片断。读后感觉这两女似是一人,又仿佛不是一人。
B.新城令崔懋所见侠女,不知哪里人氏,可能三十多岁,穿锦衣弓鞋,一身男士装束,腰带宝剑,骑着黑驴,人驴都极有精神,和人言语时总是迅疾而行,如飞隼向东逝去。
C.顺治初年莱阳县县官押送官银数千两去济南,经旅店主人的引导投宿尼庵,但深夜银两为红帩头人所盗,再经店主指点亲自找到了与尼姑一同到来的老妪,向她们求援。
D.尼姑举止神奇,办事迅疾,接到求援后一段时间,就徒步手拿人头,驱驴背负封记如故的数千官银返回,之后就带老妪离开了尼庵,行踪无迹。
【小题4】翻译。
①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②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小题5】从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剑侠的侠义和神奇?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①,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而驰,期初若不审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帝称善。

(选自《宋稗类钞》)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选自韩愈《马说》)

注①斛: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斛,也相当于“一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行百余里(______)
(2)受大而不取(______)
(3)欲毙然(______)
(4)且欲与常马不可得(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故常
B.啖刍豆数斗
C.而驰
D.而不择粟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小题4】甲文里,集中体现马良所具备的“外见之才”的句子是______。
【小题5】(1)这两段文字实则都是借谈马来说理,甲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
(2)进一步结合乙文来看,这两段文字又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A)苏子愀,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节选)

(B)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馌妇,有二小儿戏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B.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片刻
C.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竟
D.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愀 何为其
B.此非曹孟德之诗苍苍
C.有二小儿戏沙上 悬挂竹枝竹叶间也
D.此非曹孟德诗乎 心窃乐
【小题3】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
B.挟飞仙以遨游
C.顺流而东也
D.心窃乐之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曹操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客认为,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
B.客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希望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C.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外貌之下,这是《赤壁赋》一个显著的特点。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