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人墓
(清)桑调元
吴下无斯墓,要离1冢亦孤。
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
阘冗2朝廷党,峥嵘里巷夫。
田横岛中士,足敌五人无?
[注]1.要离:春秋时刺客,曾被吴公子光派往卫国行刺王僚之子庆忌,事成后伏剑自杀。墓在苏州,与五人墓毗邻。2.阘冗:即阘茸,卑鄙低贱的意思
【小题1】颔联里写的“屠沽”指的是屠夫和卖酒人,诗人为什么要写这类人?
【小题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28 04:32: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表医者郭常

沈亚之

郭常者,饶人,业医。居饶中,以直得信。饶江其南导自闽,颇通商外夷。波斯、安息之货,国人有转估于饶者,病且亟,历请他医,莫能治。请常为诊,曰:“病可去也。”贾曰:“诚能生我,我酬钱五十万。”常因舍之,先以针火杂治,导其血关;然后辅以奇药,诫曰:“第无橐虑。”块居月余,贾称愈。欲归常所许财,常不听。贾曰:“先生以为寡欤?”常曰:“不也,吾直吾之药,计吾之功,不能损千钱,而所受非任,反祸耳。”卒不内。

人以常为诈而责常。常曰:“夫贩贾之人,细度而狭见,终日希售榷买,计量于毫铢之间,所入不能补其望。今暴夺之息财五十万,则必追吝,郁惋宁能离其心?且药加于人,病新去而六腑方惫,复有悒然之气,自内而伐,即不可救。奈何?彼方有疾时,知我能治而告我,我幸免之,因利其财,又使其死,是独不畏不仁而神可欺者?吾何敢欺?”

沈亚之曰:仲尼盖言“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而从学之徒未闻明好恶也。其言之愤,不足畏耶?今世或有为邦有土之臣,专心聚敛,残割饥民之食,以资所欲,忍其死而不愧,受刑辱而无耻,是亦不仁甚矣。若郭常之贱而行之,又焉得不称于当时哉?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因之 舍:让……住
B.然后辅以奇药,曰 诫:警告
C.卒不 内:接受
D.自内而 伐:夸耀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病 亟 臣死 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B.人以常 诈而责常 然此可 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
C.利其财 又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列传》)
D.资所欲 谨拜表 闻(《陈情表》)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能生我,我酬钱五十万。
②若郭常之贱而行之,又焉得不称于当时哉?
【小题4】请简要概括郭常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友人论师书
钱大昕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闻也。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令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父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
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戅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注:①甲令:法令。②硁硁:固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兄皆师教之 延:邀请
B.弟子之所于师者    藉:借助
C.士习由此而 偷:怠惰
D.直多闻,谓之三益  谅:原谅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不久,钱大昕从他人那里听说这件事,于是写信表达拒绝之意。
B.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从师的主张,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C.自古以来,都有投师拜师之风,然而不同时代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动机不尽相同,作者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判。
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友人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态度,表达了能成为他益友的愿望。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