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观潮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注)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注) 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展开。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
B.颔联“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拟、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仿佛驱赶着千军万马,又仿佛将千万座山席卷而来,气势惊心动魄。
C.“绝岸愁倾覆”中运用一个“愁”字,通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了诗人对潮水冲垮堤岸的担忧之情。
D.“轻舟故溯洄”一个“故”字,写江中弄潮儿故意在潮水上涨时随着潮头起伏腾跃,在水中回旋,写出了弄潮儿的高超本领。“故”与“愁”两字的对举富有生趣。
E. 前三联写观潮所见之景象,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写实中渗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小题2】诗歌的尾联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2-15 10:37: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旧题苏武诗四首(其三)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②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为笄,以示成年。③嬿婉:和顺的样子。④怀往路:想着出征的事。⑤夜何其:夜里的什么时辰。⑥参辰:参星和辰星。
【小题1】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用墨不多,却展现了新婚夫妇那种恩爱、琴瑟和谐的欢乐情景。
B.五、六句笔锋陡转,在点出主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时,将气氛一下子带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之中。
C.“去去”两字相迭,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
D.“生当”二句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喜剧气氛。
【小题2】诗歌的最后四句,有人说当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嘱。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