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所用典故与表达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
A.《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借用“尽西风、季鹰归未?”的典故来表达季鹰对家乡的思念及对其有家难归的同情。
B.《泊秦淮》中,杜牧借用《玉树后庭花》这首南朝亡国曲,揭露与鞭挞晚唐统治者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行为,表达诗人对风雨飘摇朝政的担忧之情。
C.《马嵬·其二》中,李商隐借用“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中“莫愁”这一农家妇形象,表达诗人对唐玄宗爱情悲剧的讽刺及惋惜、同情。
D.《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小雅·鹿鸣》这种古时君王宴请群臣的宫廷乐曲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和期待之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2-19 08:44: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杜鹃花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