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选出对《诗经﹒氓》有关诗句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诗通过对男、女双方对爱情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态度的描述,奉劝年轻的女子千万不要沉溺于情爱之中,否则将会追悔莫及。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句诗中女主人公含蓄地表露了对丈夫过分行为的不满,淇水河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作为一个丈夫做事怎么能没有一定的限度而由着性子任意而为呢?
C.“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句诗写出了女主人公静下心来思考的情状,表现出她对自己一生的深刻反思,显示出她对有着相同不幸遭遇的妇女们的深切同情。
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种长歌当哭般的呼号,既是“我”从多年婚嫁生活中得出的惨痛教训,也是全诗主旨之所在,充分显示出“我”对一去不复返的以往情爱的深重痛惜与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2-30 05:02: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 )坐;亚父( )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 )坐,张良( )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范增数目项王
C.常以身翼蔽沛公D.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含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得复见将军于此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若属皆且为所虏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小题3】根据原文填空
项王、项伯(______)坐;亚父(______)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______)坐,张良(______)侍。
【小题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因人之力而之,不仁
(2)吾还也
(3)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万家
(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
(5)荆轲笑武阳
(6)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7)沛公旦日从百余来见项王
(8)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9)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拜献大王足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觞满酌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B.颓然就醉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入深林,回溪   山之高而止
D.故为之文以   尽吾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常在于险远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C.望西山,如指
D.苍然暮色,自而至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草而坐   披:分开
B.过湘江,染溪   缘:沿着
C.而起,起而归   觉:睡觉
D.心凝形   释:解除束缚
【小题4】对下列各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翻译: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常常恐惧不安。
B.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翻译: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似尺寸之远,实有千里之遥。
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翻译: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翻译:青山萦回,白水缭绕,看外面与天边,向四面望去好像是一个整体。
【小题5】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恒惴栗”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境界是游览西山而获得的心灵启迪,作者因此忘却了烦扰,获得了精神慰藉。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这几句所描写的场景与《赤壁赋》中最后一段的场景颇为相似,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大相径庭。
D.这段文字在描写“西山”的景物时,对形容词和动词的选择运用简约而精当、准确而传神。将西山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地刻画出来,富于动态美。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