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引觞满酌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B.颓然就醉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
C.入深林,穷回溪 穷山之高而止 |
D.故为之文以志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常在于
险远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C.望西山,如指异之 |
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披草而坐 披:分开 |
B.过湘江,缘染溪 缘:沿着 |
C.觉而起,起而归 觉:睡觉 |
D.心凝形释 释:解除束缚 |
【小题4】对下列各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翻译: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常常恐惧不安。 |
B.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翻译: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似尺寸之远,实有千里之遥。 |
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翻译: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 |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
翻译:青山萦回,白水缭绕,看外面与天边,向四面望去好像是一个整体。
【小题5】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恒惴栗”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境界是游览西山而获得的心灵启迪,作者因此忘却了烦扰,获得了精神慰藉。 |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这几句所描写的场景与《赤壁赋》中最后一段的场景颇为相似,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大相径庭。 |
D.这段文字在描写“西山”的景物时,对形容词和动词的选择运用简约而精当、准确而传神。将西山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地刻画出来,富于动态美。 |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