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①选自《诗经·国风》。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指丈夫。②朅(qiè):英武高大。③桀:同“杰”。④殳(shū):古兵器。⑤杲(gǎo):明亮的样子。⑥谖(xuān)草:萱草,忘忧草。⑦痗(mèi):忧思成病。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兮》与《采薇》的题材都与战争有关,而写作角度不同。《伯兮》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而《采薇》则从征夫的角度来写。
B.诗歌的第一章通过“朅”“桀”“为王前驱”等内容,赞扬了“伯”的形象、才华与地位,表达了女子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C.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中“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所用手法完全相同。
D.诗歌紧扣一个“思”字,边叙事,边抒情,塑造了一个温婉的女性形象——有深深的思念与哀愁,但并没有过于激烈的怨愤。
【小题2】《伯兮》中的思妇形象、写法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二句,更是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塑造思妇形象的典型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明显受到这两句诗影响的一项是
A.自从别君来,不复著绫罗。(《清商曲辞·攀杨枝》)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C.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干《室思》)
D.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
【小题3】诗歌的后三章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的?结合诗句内容概括作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4 10:2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