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之对比,有时指上位者与下民,有时指有德者与无德者。下列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中,“君子”“小人”所指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C.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D.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05 11:45: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祭欧阳文忠公文

(宋)王安石

①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冥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②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③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如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④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注)①屯邅困踬:指受挫不进,颠沛窘迫。   ②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尧帝知许由贤德,欲禅让君位于他,许由坚辞不就,洗耳颖水,隐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巅。

【小题1】概述作者认为欧阳修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欧阳修的文章积累丰厚
B.欧阳修的文章感情奔放
C.欧阳修的文章声律和谐
D.欧阳修的文章文辞雄浑有力
【小题3】第③段赞美了欧阳修□□□□和□□□□的品行。
【小题4】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一句概括颂扬了欧阳修的成就。
B.不同于一般的祭文,本文作者抛开了悲伤,这样做是为了更公正。
C.宋仁宗晚年将后事委托给欧阳修,欧阳修从容决策,稳定了政局。
D.用许由典故的目的是欧阳修与许由品格相似,“英魄灵气”将长存。
【小题5】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内容能否对调?为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清薛敬轩先生瑄

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母梦常衣人入谒生,肤理如水晶,五脏皆见,家人怪之。祖闻其啼声,曰:“非常儿也。”自幼书史过目成诵。父贞为荥阳教谕,闻魏、范二先生深于理学,俾先生与之游处。讲习濂、洛诸书,叹曰:“此问学正路也。”国尽弃其旧学。父移教鄢陵,先生补鄢陵诸生,中河南永乐庚子乡试第一。明年登进士第。

宣德初授监察御史。三杨欲识其面,令人要之,先生辞曰:“职司弹事,岂敢私谒公卿?”三杨嗟叹焉。差监湖广银场,手录《性理大全》,通宵不寐,遇有所得,即便剳割记。正统改元,出为山东提学佥事,先力行而后文艺,人称为“薛夫子”。时中官王振用事,问三杨:“吾乡谁可大用者?”皆先生对。召为大理寺少卿。三杨欲先生诣振,谢不可。又令李文达传语,先生曰:“德远亦为是言乎?拜爵公朝,谢恩私室,某所不能为也。”已遇振于东阁,百官皆跪,先生长揖不拜,振深之。会有狱夫病死,妾欲出嫁,妻弗听,妾遂谓夫之死,妻有力焉。先生发其诬。都御史王文承振意,劾瑄得贿,故庇死狱。诏逮至午门会问,瑄呼文字曰:“若安能对我。若为御史长,自当回避。”文怒,奏强囚不服问理,诏榜西市杀之,门人皆奔送,喧神色自若。会振有老仆者,山西人也,泣于灶下,振怪问之,曰:“闻薛夫子将刑,故泣耳。”振问:“何以知有薛夫子?”曰:“乡人也。”具言其平生状。振惘然,立传旨成边,寻放还家。

景奉初,起南京大理寺卿。王文以谋叛,先生抗疏辩之。文谓人曰:“此老崛强犹昔。”中官金英奉使,道出南京,公卿饯于江上,先生独不往。英至京言于众曰:“南京好官惟薛卿耳。”上以先生学行老成,甚重之。一日,奏对误称学生,注遂衰。先生亦知石亨用事,非行道之时,遂乞致仕。临行,岳季方请教,先生曰:“英气太露,最害事。”后季方败,忆先生之言,曰:“正先生之罪人也。”居家八年,从学者甚众。天顺八年甲申六月十五日卒,年七十有六。留诗有“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始觉性天通。”

崔后渠言:“先生之佐大理,王振之也,当时若辞而不往,岂不愈于抗而得祸与?于忠肃有社稷之功,其受害也,先生固争之矣,争不得,即以此事而去,尤为光明俊伟。”正统四年,南安知府林竿言:“比者提学薛瑄于生员有疾罢斥者,追所给廪米。臣以为不幸有疾,罢之可也。至于禀给糜费于累岁而追肃于一朝固已难矣。父兄不能保子弟之无疾,今惩偿纳之苦,孰肯令其就学!”上是之。先生出处大节,岂后学所敢轻议,而尽美不能尽善,所云“连得间矣”。成化初,谥文清。隆庆五年,诏从祀孔庙,称先儒薛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长揖不拜,振深之 衔:接受
B.王文以谋叛  坐:犯罪
C.奏对误称学生,眷注遂衰 眷注:垂爱,关注
D.王振之也    引:推荐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母梦紫衣人入谒生  怀帝不见
B.皆先生对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
C.何以知有薛夫子    验之以事,合契
D.正先生之罪人也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两代一般三年一次,考试通过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于次年二月入京城参加会试,通过者为“贡士”。
B.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C.本文“正统四年”“天顺八年”都是年号纪年法,同“赵惠文王十六年”“永和九年”“始元六年”的纪年方式相同。
D.薛瑄“谥文清”,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谥号与“庙号”不同,如“英宗”即为“庙号”。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至于廪给费/于累岁而追索/于一朝固/已难矣
B.至于廪给/费于累岁/而追索于一朝/固已难矣
C.至于廪给费/于累岁/而追索于一朝/固已难矣
D.至于廪给/糜费于累岁而追索/于一朝固/已难矣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介绍了薛瑄的生平经历,后加议论,表现了薛氏正直的品性,其最终成了儒家的典范人物。
B.薛瑄品性高洁,不愿私下里见王公大臣,所以拒绝了三杨及王振的邀请,后经李文达的请求,才在东阁与王振相见,但依然保持了自己的气节。
C.薛瑄因王文的诬告险些丧命,但当王文有难时,薛瑄仍然仗义执言,表现了高尚的品格,连王文都深感敬佩。
D.薛瑄因不满官场时势,于是辞官回乡,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明智。辞官后广收门徒,于理学颇有心得。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杨欲先生诣振,谢不可。
(2)振惘然,立传旨戍边,寻放还家。
(3)比者提学薛瑄于生员有疾罢斥者,追所给禀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老师
C.师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
【小题2】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
【小题3】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合格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作者对此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童子鸣序
归有光
越中人多往来吾吴中,以鬻书为业。异时童子鸣从其先人游昆山,尚少也。数年前,舟娄江,余之。子鸣示余以其诗,已能出人。今年复来,吾友周维岳见余,为念其先人相之旧,谓子鸣旅泊萧然,恨无以恤之者。已而子鸣以诗来,益清俊可诵。然子鸣依依于余,有问学之意,余尤念之。
尝见元人题其所刻之书云,自科举废而古书稍出,余盖深叹其言。夫今世进士之业滋盛,士不复知有书矣。以不读书而为学,此子路之佞,而孔子之所恶。无怪乎其内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临人之术,纷纷然日竞于荣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子鸣于书,盖历能诵之。余以是益奇子鸣。夫典籍,天下之神物也。人日与之居,其性灵必有能自开发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如卿云轮囷,覆护其上,被其润者不枯矣。
庄渠先生尝为余言: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以此知书之神也。非书之能为神也,古人虽亡,而其神者未尝不存。今人虽古之远,而其神者未尝不与之遇。此书之所以可贵也。虽然,今之学者,直以为土梗已耳。子鸣鬻古之书,然且几于不自振,今欲求古书之义,吾惧其愈穷也。岁暮,将往锡山寓舍,还归太末,书以赠之。
(选自《震川先生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娄江 舣:停船靠岸
B.余之   过:拜访
C.为念其先人相之旧 与:赞许
D.今人虽古之远    去:距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的朋友周维岳因为顾念自己的先人与童子鸣的先人之间的旧情,所以对自己无法帮助、接济童子鸣感到很遗憾。
B.几年前,童子鸣和归有光见面时,他的诗已经清新隽永可读,超出了一般人,但是他对作诗还是孜孜以求。
C.归有光认为科举的盛行,导致士人不读书,只知道乱哄哄地每日争相谋取功名利禄,所以天下常常有人才匮乏的忧虑。
D.广东人陈元诚拜书识字,由此可知书籍的神奇功效。归有光以此劝勉童子鸣,读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途径。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鸣鬻古之书,然且几于不自振,今欲求古书之义,吾惧其愈穷也。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小题4】归有光认为书对人的作用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