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说法中不能全部体现“中庸思想”的一项是(    )
A.质犹文也,文犹质也  均无贫
B.子温而厉    由也兼人,故退之
C.事君数,斯辱矣 以直报怨
D.必也狂狷乎  和而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5-07 10:0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
D.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小题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忽略。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誓天:对天发誓
D.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仇雠:仇人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小题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
(1)其成败兴坏之理
(2)是以就极刑而无
(3)则仆偿前辱之
(4)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B.藏名山,传之其人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C.出则不知如往 道之所存,师之存也
D.然此可智者道 吾属今之所虏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2)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同类题4

阅读训练

祁奚荐贤

刘向

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也可。”君日:“非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祁奚之谓也。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亲戚,可谓至公矣。唯善,故能举其类。《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选自《新序·杂事》)

(简注)

①祁奚:晋国贤者,大夫,后任中军尉。②比:偏爱。③党:偏私。④荡荡:宽广。

(阅读指要)

本文记述祁奚荐贤的故事。祁奚荐贤,出自一片公心,只考虑被荐者称职与否,而不管他与自己的关系如何。作者赞美了祁奚唯贤是举、不徇私情的美德。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孰可使(________) (2)晋遂解狐(________)
(3)非之子耶(________)    (4)内举不亲戚(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A.晋大夫祁奚
B.君问可,非问
C.君子谓祁奚能举
D.立其子,不为
【小题3】照应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引用了《书》、《诗》中的语句,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祁奚之谓也。
(2)唯善,故能举其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对楚王问

宋玉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鳍于碣石,暮宿于孟渚,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节选自《楚辞》)

(阅读指要)文章为辞赋体,采用“对问”的形式借题发挥、引譬设喻,面对他人的谗毁进行辩解,表现出宋玉不被人们理解的痛苦和愤慨,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失意潦倒,同时也表明他不同于常人的远大志向和清高情怀,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自视甚高、落落寡合的性格。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愿大王宽罪(______) (2)国中而和者数千人(______)
(3)是其曲高,其和弥寡(______) (4)岂能与之天地之高哉(______)
【小题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使得毕其辞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左右欲刃相如D.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小题3】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2)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小题4】出自于本段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从全文看,宋玉“对问”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他运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最终想说明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