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个人修养的言论。阅读下列语段,并回答问题: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小题1】(小题1)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2分)
【小题2】(小题2)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11 02:3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本文揭示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的转变过程及原因。下列各句是林冲不同阶段的语言描写,反映出林冲什么样的内心活动,从句后的答案中分别选择恰当的项:
①我是罪囚,可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
②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
③泼贼!我日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
A.心地善良,为人正义
B.安分善良,认识糊涂
C.忍无可忍,感到不平
D.奋起反抗,报仇雪恨
E. 委曲求全,得过且过
F.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同类题2
概括题(4分,各1分)
《论语》《孟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其中大量的语言已转化成今天的成语。请从以下选段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
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⑵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
⑶孟子曰:“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
⑷孟子曰:“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易
①
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
②
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尽心上》
(注)①易:治理、整治。②菽粟:大豆和小米。
【小题1】从选段来看,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
,(1分)才能让老百姓
。(1分)(用原文词语回答,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
【小题2】孟子并非只空谈“礼义兴邦”,也多次谈到经济问题,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孟子对此问题的几项措施。(4分)
答:
。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告子上》)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学而》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
【小题1】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对待物欲方面的不同态度。(4分)
【小题2】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150字左右)(8分)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
小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