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学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请简要说明“克己复礼”的含义。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仁”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5 02:1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上古之世,人民少禽兽众,人民不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巢,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修古,不法常可,世之事,因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类也。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民不禽兽虫蛇胜:堪,能承受
B.天下大水,而鲧、禹渎决:决定
C.是以圣人不修古期:日期
D.不常可法:法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论世之事,因之备②构木
B.①构木为巢避群害②钻燧取火化腥臊
C.①号曰燧人氏②皆守株类也
D.①人民少禽兽众②汤、武征伐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C.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D.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 ’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孟子学习。②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为当时交际的习惯语。③不果:终于没有实行。④达尊:普遍尊贵的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寡人就见者也如:应当。
B.君命召,不驾俟:等待。
C.不识可使寡人见乎得:能够。
D.使数人于路要:要挟、威胁。
【小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②犹且从师而问
B.①请必无归,造于朝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岂谓是②吾王庶几无疾病
【小题3】本文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齐王、孟子、孟仲子都说过假话。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面说的是真话的一句是 (    )(3分)
A.寡人如就见也,有寒疾,不可以风B.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C.请必无归,而造于朝D.今病小愈, 趋造于朝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
B.孟子认为国君的尊贵不应该表现在地位的优越上,臣子对国君的恭顺不应该只停留在礼节形 式上。
C.孟子还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国君应该表现出尊德乐道的风范。
D.景丑氏认为孟子对齐王不恭敬,孟子本来要见国君,可是一听到齐王的命令反而不去了,景子觉得孟子这种做法与《礼记》上说的不相合。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3分)
    
②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4分)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3分)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