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魏王将起中天台,许绾负蔂锸入曰:“闻大王将起中天台,臣愿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绾曰:“虽无力,能商台。”王曰:“若何?”曰:“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起七千五百里之台,高既如是,其趾须方八千里,尽王之地,不足以为台趾。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八千里以外,当尽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之台者,台具以备,乃可以作。”魏王默然无以应,罢起台。
卫灵公以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谏曰:“君凿池不知天寒,以宛春知而罢役,是德归宛春,怨归于君。”公曰:“不然。宛春,鲁国之匹夫,吾举之,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且春也有善,寡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与?”灵公论宛春,可谓知君之道矣。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 “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待?”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齐景公饮酒而乐,释衣冠自缶,谓侍者曰:“仁人亦乐是夫?”梁丘子曰:“仁人耳目亦犹人也?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速驾迎晏子。”晏子朝服至。公曰:“寡人甚乐此乐也,愿与夫子共之,请去礼。”晏子对曰:“君之言过矣,齐国五尺之童子,力尽胜婴而又胜君,所以不敢乱者,畏礼也。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诗曰:‘人无礼,胡不遄死?’故礼不可去也。”公曰:“寡人无良,左右淫琨寡人,以至于此,请杀之。”晏子曰:“左右无罪,君若好礼,左右有礼者至,无礼者去。君若恶礼,亦将如之。”公曰:“善。请衣冠,更受命。”乃废酒而更尊朝服而坐,觞三行,晏子趋出。
(节选自刘向《新序·刺奢第六》)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绾负蔂锸入曰 操:拿着
B.鲁国之匹夫,吾之 举:任用
C.释衣冠自缶    鼓:击鼓
D.请衣冠,更受命 革:更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魏王默然无以应,罢起台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B.不及纣二日耳,不亡待    开国茫然
C.晏子朝服至     余与四人拥火
D.人无礼,胡不遄死 则群聚笑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
B.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
C.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
D.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想要修建中天台,许绾以退为进,假意赞同修建中天台,然后假设修建中天台的条件,指出其荒谬之处,巧妙说服了魏王。
B.卫灵公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凿池,宛春劝谏他,卫灵公及时改过,可以看出卫灵公是善于纳谏、知人善任、明白事理的君主。
C.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并沉溺其中,优莫敢于劝谏,将其与商纣王相比,使赵襄子明白了这样做的后果。
D.齐景公饮酒取乐,并邀请晏子同乐,同时命令晏子去除礼仪,经过晏子的劝谏,齐景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定从此不再饮酒。
【小题5】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凿池不知天寒,以宛春知而罢役,是德归宛春,怨归于君。
(2)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2:5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子。”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 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 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 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 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 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 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 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 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 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 便使棒盖将入来。 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 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面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

【小题1】下列对“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水浒》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径柴进庄院,与武师洪教头较量枪棒的故事。
B.小旋风柴进,好礼贤下士,交棒一节,作者饱蘸笔墨写他对林冲礼遇有加。
C.较棒的过程写得曲折摇曳。先是吃酒等月上,较起棒来又是穿插开枷,又是发力物(彩头),真正较量起来,不过两个姿势(“把火烧天”“拔草寻蛇”)、一个回合,真是吊足了观众(庄客)和读者的胃口。
D.较棒进行到四五个回合,林冲跳出圈外认输,因为戴着枷自己处于被动,柴进马上自责“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表明柴进疏于安排。
 
E.林、洪二人枪棒的较量,也是人物性格的较量。林冲隐忍退让,处事冷静,洪教头目空一切,咄咄逼人,小说把二人描写得栩栩如生。
【小题2】小说中的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这几句话是闲笔,可以删掉,你怎么认为?
【小题4】选段主要内容是围绕林冲展开的,请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任选其一,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皮蚕女
干宝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牧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
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见马,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
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出失之。
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
案《天官》①,辰②为马星。《蚕书》③曰:“月当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也。《周礼》马质④职掌“禁原蚕者”注云:“物莫能两大,禁原蚕⑤者,为其伤马也。”汉礼,皇后亲采桑,祀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称也。菀窳妇人,先蚕者也。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是古之遗言也。
(选自《搜神记》,有删改)
【注释】①《天官》:《周礼》中的一篇。②辰:星宿名。③《蚕书》:论述养蚕的书,也称《蚕经》。④马质:周代官名。掌管买马并评定马的优劣及价值等。⑤原蚕:二蚕,即夏秋第二次孵化的蚕。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绝缰而去    绝缰:挣断缰绳
B.故厚加刍养    刍养:饲养
C.以足蹙之曰    蹙:踢
D.而绩于树上    绩:堆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暴皮于庭   异于常蚕
B.马皮蹶然而起 邻妇取而养之
C.因取而乘之 因名其树曰“桑”
D.卷女以行   以足蹙之曰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归。
(2)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
(3)由斯百姓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
【小题4】试用三个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