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B.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C.北面,面向北。指处于尊位。古代君 主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朝北而坐。
D.古时拜官授职称为“拜”,“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徙” 指调动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
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陆贾有自傲自负的一面。尉佗与陆贾会面时,一直举止无礼,态度轻慢。他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
C.尉佗能审时度势。尉佗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2 06:42: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太祖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遨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自讨之,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大感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B.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C.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D.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纬之学,指的是象数谶纬之类的学问,古人研究星象经纬等的天文现象,也研究谶纬ト象吉凶预兆等。谶纬属于儒家文化的神学内容。
B.江西,元代指江西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江西”或“江西省”,辖境与今天的江西省范围多有不同
C.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设都御史、副都御史,行使监察职责,也有似反腐机构。
D.顿首,古时的一种最重的拜礼。行礼时,头碰及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臣子上朝见君王时所用的拜礼,拜师礼、拜祖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善于谋略,明太祖多用其策,龙兴守将胡美意欲投降后要求不解散旧部,用钱财买通关节,对此太祖很不高兴,刘基暗地踢了床榻提醒,太祖终于答应。
B.当太祖询问继任宰相人选时,刘基提出了一些见解,评论胡惟庸时用一比喻,就像驾车时可能掀翻车辕一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暗示不可用。
C.刘基与李善长有些构怨,但在太祖责罚李善长时,刘基为他说好话,用大柱木喻之,而把自己比喻为小木柱。
D.胡惟庸拿刘基家乡的一块地做文章,唆使一些官员在太祖面前诋毁攻讦刘基,皇上虽然没有罪怪,但心存芥蒂,停了他的俸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2)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囯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B.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C.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D.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因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B.中国,上古华夏族生活于黄河流域,以为所居居天下之中,故称;后泛指中原地区。
C.三司,早指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唐时主理刑狱。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是以精神的方式给予逝去的人嘉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忠嗣兵家出身,谙熟兵法。他的父亲为朝廷而死;唐玄宗和拥有雄才武略的王忠嗣讨论兵法,王忠嗣应对自如,出人意料。
B.王忠嗣忠于职守,淡泊功名利禄。王忠嗣身居将职时,行事慎重,安守边疆;他认为,不能消耗中原的兵力来获取个人功名。
C.王忠嗣敢于上谏,险些被处以极刑。针对唐玄宗攻占石堡城的计划,他分析双方形势,提出先观察再定夺的意见,几乎落到被处以极刑的地步。
D.王忠嗣心思缜密,具有远见卓识。在朔方互市时,他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导致诸蕃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
(2)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崇宪,字履常,淳熙八年以取应对策第一.劳宪初仕为保义郎、监饶州赡军酒库,换从事郎、抚州军事推官。父汝愚既贬死,海内愤郁,崇宪国门自处,居数年,复汝愚故官职,多劝以仕、改举议郎、知南昌县事,奉行荒政,所活甚众。升籍田令,制曰:尔先人有功王室,中更谗毁思其功而求其子,国之典也。“崇宪拜命感泣,陈疏力辞,以为先臣之冤未悉昭白,而其孤先被宠光,非公朝所以劝忠孝、厉廉耻之意。”饿改监行在都进奏院。请外,知江州.郡民岁苦和籴,崇宪疏于朝,永蠲之。且转弃旁郡谷别廪储之,以备岁俭。瑞品民负茶引钱,新旧累积,为缗十七万有奇,皆困不能偿,死则以责其子孙,犹弗贷。会新券行,视旧价几倍秘,崇宪叹曰:”负茶之民愈困矣.“亟请以新券一偿日券二,诏从之。盖受赐者千余家,刻石以纪其事。修陂塘以广溉灌,凡数千所。初,汝愚捐私钱百余万创养济院,俾四方宾旅之疾病者得药与食,岁久浸移为它用。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以兵部郎中召,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边民相什伍,寇至则鸣鼓召众,先后掩击,俘获者赏,不至者有惩。先是,部内都邑有警,辄移统府兵戍之,在宜州者百人,古县半之。崇宪谓根本单虚,非所以室奸萌,乃于其地各置兵如戍兵之数,而敛戍者以归。邕为边要害地,自狄青平侬智高,所以设韩捍)取防者甚至,岁久浸弛。崇宪条上其议,朝廷颇采其言,然未及尽用也。

(节选自《宋史·赵崇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B.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C.崇宪至/寻修复/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D.崇宪至/寻修复/立约数十条以愈疾之/多寡为赏罚/弃儿于道者亦收/鞠之/社仓久敝/访其利害而更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是古时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通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B.荒政是灾荒时采取的增加粮食生产、调节粮食供求、减轻灾民负担的政策。
C.和籴是封建时代政府按人按户强制收购民间粮食的官买制度,是百姓的负担。
D.什伍是古代户籍编制、参照军队基层建制,五人为伍,十口为什,相连相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崇宪父冤未白,力辞升迁。他的父亲遭贬而死,后朝廷恢复其原任官职,并提拔任用赵崇宪,他认为这样有违朝廷劝励本意,上书推辞。
B.赵崇宪革除苛政,深得民心。担任江州知州期间,为解百姓钱粮之困,他上疏朝廷废除和籴之政,建设仓库储存粮食以防欠收,百姓立碑纪念。
C.赵崇宪秉承父志,扶危济困。他修整恢复父亲捐钱创办的养济院,制定奖惩措施,收养救济那些流落街头、身患重疾或贫穷潦倒的人。
D.赵崇宪镇抚边事,保境安民。担任广西经略期间,他积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军民力量,加强内外防范,保障了当地百姓的安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有功王室,中更谗毁,思其功而录其子,国之典也。
②先臣之冤未悉昭白,而其孤先被宠光,非公朝所以劝忠孝、厉廉耻之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成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训谒者     拜:授予官职B.用驴辇   更:改换
C.诸胡所以难得意者    原:原来D.悉驱群胡妻子之   内:通“纳”,接纳
【小题2】对文中加粗部分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为之立祠。
B.邓训必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入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父亲并不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还至赣州,议讨溯头贼,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贱入,以次悉擒戮之。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贱,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剩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成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B.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C.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D.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乡试,明、清时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级,每三年举行一次,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称为秀才。
C.丁忧,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须停职守制的制度,文中“丁父忧”指为其父守制。
D.乞骸骨,是古代官员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年少有为,文武双全。他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但他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
B.王守仁擅长谋略讨贼有功。讨伐盗贼仲容时,王守仁设计引诱其团伙入城,一一擒获并杀了他们。
C.王守仁不慕名利,推功于人。他把平贼的功劳归于兵部尚书王琼,却导致王琼与大学士杨廷和不和。
D.王守仁天资聪明,自创学派。他十七岁就能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来又悟得阳明学。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明史·王守仁传》)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与蔺相如》)
(3)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5)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