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还至赣州,议讨溯头贼,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贱入,以次悉擒戮之。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贱,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剩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成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B.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C.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D.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乡试,明、清时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级,每三年举行一次,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称为秀才。
C.丁忧,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须停职守制的制度,文中“丁父忧”指为其父守制。
D.乞骸骨,是古代官员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年少有为,文武双全。他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但他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
B.王守仁擅长谋略讨贼有功。讨伐盗贼仲容时,王守仁设计引诱其团伙入城,一一擒获并杀了他们。
C.王守仁不慕名利,推功于人。他把平贼的功劳归于兵部尚书王琼,却导致王琼与大学士杨廷和不和。
D.王守仁天资聪明,自创学派。他十七岁就能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来又悟得阳明学。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明史·王守仁传》)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与蔺相如》)
(3)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5)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5 09:48: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文忠,思本,盱胎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之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已姓。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逾月,复来攻,又破之大浪滩,乘胜克分水。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士诚自是不敢窥严州。明年,诸全守将谢再兴叛降于吴,以吴军犯东阳。文忠与胡深迎战于义乌,将千骑横突其阵,大败之。士诚谴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军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天大雾晦冥,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乃使元帅徐大兴等将左军,严德等将右军,而自以中军当敌冲,奋前搏击。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明年秋,大军伐吴,令攻杭州以牵制之。守将谢五,再兴弟也,谕之降,许以不死。五与再兴子五人出降。诸将请缪之,文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日:“擅入民居者死。”师还,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缪,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注①缪:通“戮’

(节选自《明史·李文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B.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C.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D.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而取的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
B.应天,南京古称,指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是明朝前期首都,永乐时期迁都后为留都。
C.宦者,即宦官,是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D.《明史》 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史书,被统称为“二十四史”。
【小题3】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文忠自小颠沛,不忘刻苦读书。李文忠幼年丧母,跟着父亲在乱军中辗转不定,后来才投奔了朱元璋。他勤奋好学通晓经书,诗也写得很好。
B.李文忠英勇善战,一生功勋卓著。李文忠善于用兵,作战方法灵活,常常身先士卒。他率军大破天完军、屡胜张士诚、大败谢再兴,屡建奇功。
C.李文忠军纪严明,拥有恢弘气量。李文忠严禁军队擅入民居打扰百姓,他不杀投降官兵,还让人收养道上的弃儿,为民请求减少田租,爱护生命。
D.李文忠忠心耿耿,深受太祖器重。李文忠曾劝太祖少杀戮,并建议他东征日本,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太祖虽然不高兴,却并没责备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
(2)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时勉,名懋,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时方招徕远人。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忤帝意。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

(选自《明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画线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 / 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 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
B.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 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 诸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C.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 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学士/ 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D.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 成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 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小题2】下列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多种方法,文中的永乐、洪熙、宣德、正统都是用的年号纪年法。
C.封建等级制在语言上有很多表现, 如“辇”是指本来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平民一般出无车,士大夫有车但不能称辇。
D.古代“仕”多与官职有关,像做官叫“出仕”,做官的经历叫“仕途”,宫女或上流社会的女子叫“仕女”,获得的最终官职叫“致仕”。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决定迁都北京,李时勉上书指出大兴土木的过错,又认为有远国的使者入京进贡不应该让他们在京城群居,触怒皇上,不但建议没被采纳,不久还因谗言入狱,一年多后才官复原职。
B.洪熙元年李时勉又因上书触怒仁宗,仁宗召他问话,他也不屈服,获罪降职,后来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几乎丢掉了性命,仁宗直到临终时都没有原谅他。
C.宣帝即位一年多后,准备亲自审讯李时勉,先派使者去把李时勉绑来,又令王指挥直接捆他到西市问斩,不必面见,好在两拨使者没有碰面,这才使事情有了转机。
D.李时勉刚正不阿,仕途几起几落,是有明历史上著名的忠直大臣,还对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编纂或参与编纂了《成祖实录》和《宣宗实录》。
【小题4】文言翻译
①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② 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

同类题3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黄宗载,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武陵多戎籍,民家虑与为婚姻,徭赋将累己,男女至年四十尚不婚。宗载以理谕之,皆解悟,一时婚者三百余家。邻邑效之,其俗遂变。征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受赐还任。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车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宗载坐不举劾,谪杨青驿驿夫。

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宗载因言:“有司率不称职。若俟九年黜陟,恐益废弛。请任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两司核实举按以闻。”帝是之。及归,行李萧然,不携交阯一物。尚书黄福语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矣,惟宗载知大体。”丁祖母忧,起复,改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擢行在吏部侍郎。少师蹇义领部事,宗载一辅以正。宣德元年,奉命清军浙江。三年,督采木湖湘。英宗初,以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坐事戴罪办事。汝敬妄引诏书复职,而吏部不言,为御史所劾,宗载及尚书郭琎俱下狱。未几,得释,迁南京吏部尚书。居九年,乞休。章四上,乃许。九年七月,卒于家,年七十九。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公卿大夫齿德之盛,推宗载云。

(选自《明史·黄宗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B.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C.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D.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劾,官吏代表国家控告犯罪,负有纠举犯罪责任的官吏主动纠举犯罪,形成案件;也指列举罪状,加以弹劾。
B.岁贡生,明清时每年或二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可泛指官吏。
D.乞休,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向朝廷主动请求暂时停职休整的一种行为,与“挂冠”“致仕”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载先是被征召编修《永乐大典》有功,受到赏赐回到任上。但在驾车北征时却放纵士卒贪暴导致延误日期,被贬谪为杨青驿的驿夫。
B.交阯刚被平定时,州县官员中两广、云南的举人以及愿意到远方任官的岁贡生居多,他们不善于安抚百姓,于是黄宗载上书请求修正。
C.黄宗载为官清廉,奉命出使时不曾接受馈赠,从交阯回来时“行李萧然”。尚书黄福称赞他识大体。
D.因侍郎罗汝敬妄引诏书内容,黄宗载被下狱,不久获释升为南京吏部尚书。后来他多次请求退休才被批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
(2)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 邢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在古代,“授”是授予官职之意。相类似的还有“除”“拜”“拔”“擢”等,而“转”“调”“徙”等一般表官职调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打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他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考取第一名。次年成为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授官工科给事中。奏请皇上命儒臣每日进讲《大学衍义》,孝宗嘉许并采纳他的建议。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讹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
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扬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古代盐业实行国家专卖,盐引也成为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之一。
C.里甲,是明代州县统治的基层组织,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甲制度,最大功能在于分配徭役及按丁纳税等。
D.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请求朝廷治罪刘瑾,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贬谪肃州。刘瑾伏诛后,朝廷被刘瑾的党羽把持,所以一直得不到朝廷征召。
B.陶谐善于地方理政。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又在岸旁种植芦苇,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利用这些草木筑成堤坝、工事。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C.陶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的负担太重,请求朝廷减少一部分。他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采纳。
D.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125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释放海盗许折桂,所以仅获得赏银,未能得到升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
(2)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