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有何阙焉?
[注]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将而更以贺也吊:慰问B.于是有水火之孽:灾祸
C.非负足下也特:只,仅仅D.而彰之宥:珍藏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所以尤贺者也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B.虽圣人不能是必信教慎于接物
C.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虽有槁暴,不复挺
D.不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入前为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的一切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油脂、淀粉之类的东西都没了。
B.作者对王参元家遭遇火灾的态度,先是大惊,然后又觉得疑惑,最后大喜,因为这一场大火将给王参元带来好的名誉。
C.作者对王参元的赞赏话积在心中五六年,在适当的机会对别人称道王参元的时候,却遭到了他人的嘲笑。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官员选举任用中,贿赂盛行和清廉官员受诬陷的现实进行了讽刺。
【小题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京 城 人 多 言 足 下 家 有 积 货 士 之 好 廉 名 者 皆 畏 忌 不 敢 道 足 下 之 善 独 自 得 之 心 蓄 之 衔 忍 而 不 出 诸 口 以 公 道 之 难 明 而 世 之 多 嫌 也
【小题5】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4分)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6:49: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⑥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 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①藉:盛大。②曲糵:酒。③石公:作者的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B.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C.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D.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有司:“司”即管理,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巾帼:本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发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
D.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有时候也指年龄或辈分相同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极有才略,好出奇谋。他作胡宗宪的幕僚时,非常受信任,一切奏疏、公文等都由他代作;谈论军事策略,大多能切中要害。
B.徐文长才华横溢,文采极高。他游历北方,以诗作记游抒怀,内容非常丰富;文章匠心独运,才思敏捷;书法刚柔相济,奔放苍劲。
C.徐文长恃才傲物,不慕名利。当时有人认为他是文坛首领,徐文长自己却不认同,而且斥责推崇自己的人,因而他的名声不能超出越地。
D.徐文长仕途不畅,命运多舛。他早年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更重,最终心怀怨愤而死,作者认为徐文长一生无所不奇,因而一生坎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2)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复蒋松如书 (清)姚鼐 
久处闾里,不获与海内贤士相见。冬间,舍侄寄至先生大作数篇,展而读之,欣忭不能自已。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颇有所引绳者,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擅之罪也。乃旋获惠赐手书,引义甚谦,而反以愚见所论为喜,于是鼐益俯而自惭。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于斯也。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得不附于左右,而自谓草木臭味之不远者乎?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 )今之为学者( )陋,且有甚( )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侄寄至先生大作数篇舍:客居
B.而其颇有所引者绳:纠正
C.而自谓草木味之不远者乎?臭:气味
D.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逮:等到
【小题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是( )今之为学者( )陋,且有甚( )往者为时文之士
A.以其于B.则之于
C.则其乎D.且之而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B.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C.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D.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住在乡里,由侄儿给蒋松如寄信,蒋读了非常高兴,并且赞同姚鼐的主要观点。
B.二程、朱熹对古人精深意旨的阐发比前人更加妥当,不像前儒笨拙呆滞而不合于情旨。
C.二程、朱熹更注重品德修养,又实实在在地在实践自己的学说,从而被后人所钦慕。
D.当代学者,由沽名钓誉的人带头,以批驳程朱为能事,矫枉过正,成为学术的大害。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于斯也。(4分)
(2)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3分)
(3)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3分)

同类题4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梁惠王下》
注解:①王:齐宣王 ②大:使……大。③赫斯:发怒的样子。④爰:语首助词,于是。 ⑤遏:止。徂:攻击。莒:国名。⑥笃:厚;祜:福。⑦厥:用法同“其”。 ⑧衡行:即“横行”。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孟子暗喻齐宣王要像周文王那样激于正义,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
B.“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表现的是武王的大勇。
C.孟子指出君王是帮助上天来统治下贱的老百姓,有责任要让天下安定、不让老百姓横行霸道。
D.孟子主要运用对比的说理方法来劝说齐宣王去小勇、存大勇。
【小题2】根据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小勇”与“大勇”的理解。(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期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泰、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人主:即武帝。②汙:亦作“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怀:揣在怀里
B.人主未尝不也说:高兴
C.是非子所能备也固:必定
D.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之怪:感到奇怪
【小题2】对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
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变宫、变徵七音,变徵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变化。
D.子大夫:一般指古代国君对大夫、士或臣下的美称,此文指诸博士对东方朔的讽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诸博士们诘难东方朔,认为朔不及苏仪秦、张二人之贤,朔感慨生不逢时。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2)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