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记,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者得致其严严:严肃B.警劝之道道:作用
C.议之不徇徇:徇私,袒护D.所谕世族之次次:排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足为后法则告诉不许
B.惧后世之不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有意奸而外淑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D.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臣以险衅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六处)。(3分)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0-16 05:20: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学舍记(曾巩)

予幼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而是时,家事亦滋出。自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京师;东方则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构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学舍记。

(注):①貙(chū)虺(huǐ):貙是兽名,像狸,这里泛指猛兽。虺是毒蛇。②筥(jǔ):圆形的竹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锐意:下定决心
B.东方则江舟漕河之渠 绝: 横渡,渡过
C.此予之所构祸而忧艰也 忧艰:指居父母之丧
D.属人外亲之 问:询问,质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幼从先生受书   于其身也,耻师焉
B.出京师 夫为身治人
C.言之所序,盖一二之粗也  遂历道少长出处
D.以学舍记 因长句,歌以赠之……命曰《琵琶行》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
这便是我离开家乡,到远方游玩,种种冒险经历使我更加勤奋
B.天倾地坏,殊州独哭
(父亲忽然故去)仿佛一下子天倾地裂,我在他乡独自痛哭
C.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
因此不能专心致志地思考,琢磨文章,用以表达个人心中难于表现的情志
D.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
我(多年)心神操劳、身体困乏,而为家事役使奔走,是想有所作为
【小题4】请为下列语段断句。
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
【小题5】作者早年经历了许多艰辛,请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仿照表格中的样式填写。
涉世奔走
走南闯北,奔走四方
单游远寓
 
经营以养
 
 
父亲去世,千里归丧
皇皇不足
家务王事,疲于应付
 
【小题6】曾巩在《学舍记》中写到:“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他对“志”的态度与王安石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请先将链接材料补充完整)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①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②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苏轼,号   。本文继承了赋家常用的“□□□□”的表现手法,借此形式实际上是与自己的思想对话,写出了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
【小题2】解释画横线的字。
①白露江  ②击空明兮流光
③正襟坐④而吾与子之所共
【小题3】下列各选项中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一句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
A.吾腰千钱(《哀溺》)B.顺流而东也(上文)
C.貙人立(《若石遇害》)D.里人高其义(《慕名失实》)
【小题4】选出下列各项中的两个句子都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夫子式而听之(《苛政猛于虎》)  猎人以毒傅矢(《武平之猿》)
B.拘于虚也(《秋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上文)
C.杯盘狼藉(上文) 屋室雕文以写龙(《叶公好龙》)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卒踬仆不能起(《蝜蝂之死》)
【小题5】选出与“相与枕藉乎舟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B.吏揭榜于市(《只许州官放火》)
C.知不可乎骤得(上文)D.是之取尔(《诸子喻山水》)
【小题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小题7】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注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悠悠与颗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小不能一亩,可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钴姆潭西小丘记》节选柳宗元)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与其上高山    徒:随从
B.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交会
C.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持,举
D.余怜而之 售:卖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醉则更相枕卧    可笼而有之
B.不知日入 丘小不能一亩
C.攀援登 惑不从师
D.悠悠与颢气俱   其闻道也固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开篇先从他处着墨,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B.甲文第二段先写自己被登高所见的景观震惊,接着写出了见到美景时似乎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感受。
C.甲文作者从高峻峭拔的西山中感受到了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慰。
D.乙文反复描写小丘的美景,以及游览时的惬意,极力表现了作者的内心满足感,他那遭贬的失意也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小题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珪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日: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日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王立礼,所以人也进:提拔
B.元庆宜伏辜:罪
C.教之不,元庆不宜诛苟:马虎
D.然后其闾墓旌:表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居礼者不法伤义 斧斤时入山林
B.仁之所利,以崇德今已亭亭如
C.今若释元庆罪以利其生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
D.编之令,永为国典苟全性命乱世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B.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患生而及于德也/伶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C.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D.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同类题5

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文后小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秦爱纷奢人,人亦念其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杳不知其所之也 顷之,持一象笏至
【小题3】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里仅仅用了八个字就描写出在阿房宫里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B.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表现出对宫女们豪华奢侈生活的羡慕之情。
C.选文划线②句中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比较对象,一方面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里称秦始皇为“独夫”“骄固”,作者对荒淫奢侈,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心情已溢于言表。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