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每题3分)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欧阳修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再长山朱氏    适:嫁
B.自边制久隳:毁坏
C.凡公者 直:认为……正直
D.力平贼 戮:杀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直接褒扬范仲淹的一组是(   )(3分)
①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
②慨然有志于天下
③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④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
⑤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
⑥外和内刚,乐善泛爱
A.①③⑥B.②⑤⑥
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身世不幸,但有志气。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随因无依无靠而再嫁的母亲来到长山朱家;长大后,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便毅然离开朱家。
B.范仲淹读书发愤,学有所成。离开朱家后,他过着一般人都难以承受的物质生活,日夜苦读,终于精通了六经的要义,后来考中了进士。
C.范仲淹节操高尚,行事稳重。他不计个人得失,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情操;在延州做官时,逐步采取有效措施,使当时的一些大族归顺于朝廷。
D.范仲淹为官清廉,乐善好施。他为官多年,但家中经济拮据,退职后,妻子儿女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但却乐意把财物施舍给其他人。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近将图南。(《逍遥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1-05 03:48: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宇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主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筵,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

已而,夕阳距西峰良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相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小题1】第二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三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道 士 不 能 胜 降 跽 谢 过 众 皆 大 笑。
【小题3】对 “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中涌起生死聚散的感慨,难道是能够抑制的吗?
B.心中是否存在分离和聚首的感慨,难道是能够控制的吗?
C.心中涌起生死聚散的感慨,我能够控制的了吗?
D.心中是否存在分离和聚首的感慨,我能够控制的了吗?
【小题4】作者游山之乐与聚散之悲有什么关系?
【小题5】有人评价此文笔调“极平稳不费力”,请就此文语言风格加以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
相师(_______)
君子不齿(_______)
作《师说》以之(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欲人之无也难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圣人所以为圣 ②句读不知
C.①爱其子,择而教之 ②道之不复,可知矣
D.①群聚而笑之   ②官盛近谀
【小题4】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