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上。(共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也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执此以B.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庭有枇杷树,吾要死之年所植也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鸡栖于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之,能足音辨人B.庭中始为篱,为墙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朝今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再变矣
室西连中闺  轩四遭火,得不焚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B.旧时栏楯,亦增胜
陈胜,阳城人也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客逾庖D.使人复葺南阁子
某所,母立于兹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
A.母立于兹B.久不见
C.姊在吾怀D.先妣抚甚厚
【小题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分家后庭院内安置了许多小门,东家的狗向着西家叫,请客的时候,客人要越过厨房赴宴,很不方便。
B.家中的老婆婆曾是作者去世的祖母的女仆,她告诉作者,祖母曾拿一象笏给他,勉励他要努力学习。
C.作者的母亲在世时对子女关爱有加,她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关切地问寒问饥。
D.本文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和平凡场景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小题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分)
译文:    
(2)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3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2-16 10:4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孤山记

邵长蘅

余至湖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署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已,舍艇,取径沮洳间。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西泠桥石阑。学士指点语余日:“宋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奥,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至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风林寺闻钟声寥寥也。作记以游之明日。

(注)①湖:指西湖。②林处士:指林逋,杭州钱塘人,归隐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③沮洳(jǔ  rù):低湿的地带。④两高:指武林山上的南髙峰和北高峰。⑤南屏:西湖南边的南屏山。⑥贾似道:南宋奸相。
【小题1】第一段写“徘徊林处士墓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月亮、西湖、峰峦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朗的湖山月夜图。
B.作者游兴盎然,先乘船,后步行,在游踪的叙述中透露出归隐山林的心愿。
C.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又借景来抒发感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D.末尾写寺庙声寂则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一种翻新,表示归途之时已经夜深。
【小题3】作者在文末感怀林逋遗迹至今尚存,请另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①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②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③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①渐:渐进发展 ② 经事:常规之事。 ③论次:论述编次。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君则犯   犯:作乱
B.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遭受
C.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当:适合,恰当
D.犹不能宣尽其意 宣:颂扬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徒慕君之高矣也
B.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垂空文以断礼义 木欣欣以向荣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的一组是(    ) 
①《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②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③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④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 
⑤《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A.①⑤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来看,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是他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不愿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从而违背先
父的临终遗言。
B.因为上没有圣明君主,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孔子撰写《春秋》。流传下这部用笔墨写成的著作来判明什么是礼义,以代替周王朝的法典。
C.《春秋》之中记载了三十六次弑君事件,五十二次亡国事件和诸侯不计其数的不能保其国家的事件。所以《春秋》是一部讥刺历史的著作。
D.司马迁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
【小题5】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为儒家经典的《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一年间的史事。
B.编年体,是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如果说,《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是横的叙述历史,那么《春秋》《资治通鉴》这类的编年体史书,就是纵的叙述
历史。
C.《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
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
D.《诗》《书》分别指《诗经》和《尚书》,前者是我国的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属于文学著作;后者则是儒家经典,具有很深的思想教化意义。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2)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3)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诸君简画记
毛先舒
杭之中,稍东曰丰乐桥,桥稍东曰古橘园,故宋之橘苑也。苑废久,种橘已尽,惟有 古银杏两株,盘轮扶疏,疑为宋故物云。
园有主为.诸君君简。君简少好画。又学篆刻,喜何震、陈琮刀镌,时时见古法。然不 甚自贵.爱,独深爱画。尝自称先君子博学游艺,尤喜翰墨。与华亭董宗伯其昌、赵文学左 为密交。自其为童子时旁侍, 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 。苍秀淡沲,董称最工;空濛潇 瑟,赵为之冠。两公分间,互相放写,终不能自掩其.真也。君简既好画,日取两公画及诸 家所作玩之,久而融然,化裁臻微。予间问君简:“子此画法谁氏?”君简笑曰:“吾且 忘吾手,安知谁法?”予闻而憆然,不复知所问矣。大体得法于古人,不必以甚似为工。 萧远疏逸,绝蹊径矣。
君简先世多显官。 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 。至君简而日贫。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 自娱。客过.索画,君简即与画,然持钱来者甚少;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或持钱赠君简,君简便受之。午突.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坐待所与密者过,引壶斟酌,醉而后已。君简 交不滥不黩,游好三四人,周旋久之.,义亦弥笃。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 ;画不为售,非艺者也;交不干上,非为名者也。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 。虽然,岂其无得于中而能若是与?岁既暮,银杏叶方落矣,不知近客 来亦多遗.钱否?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而饮。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甚自爱  贵:珍贵
B.客索画,君简即与画   过:拜访
C.午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 突:烟囱
D.不知近客来亦多钱否   遗: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园有主诸君君简 君简亦耻役手金钱
B.终不能自掩真也   孰能讥之乎
C.周旋久,义亦弥笃 纵一苇所如
D.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饮 抱明月长终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观看两位先生作画,挥笔创作达到了神妙境界
B.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君简的父亲伯茂公,有很多豪贤资助他
C.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君简的家在陋巷中,他却生活得悠然自得
D.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君简不学习做官的本领,但也不是避世者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
【小题5】文章第二段写了诸君简学画的过程,请用三个四字词语依次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