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豫让论
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土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土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众人:许多人
B.段规之事韩康事:事奉
C.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速:加速
D.何足道哉?道:称道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让为之报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水之积也不厚。
D.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规和任章劝韩襄子欲擒故纵,暂时满足智伯的贪婪之心,加速智伯的灭亡,堪称忠臣义士。
B.郄疵虽然没有享受智伯以“国士”的恩遇,但在关键时刻及时劝谏智伯不要中韩、魏奸计,可谓忠臣义士。
C.作者认为豫让没有及时劝谏智伯“请地无厌,纵欲荒弃”而导致国灭,不能算作忠臣义士。
D.豫让袖手帝规,坐观成败,事后虽然像刺客那样为智伯报仇雪恨,后伏剑自杀,但不配为“国士”之称。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4分)
(2)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4分)
(3)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2-18 04:40: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8分)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里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B.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C.上计轩辕,下至于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草创未,会遭此祸是以极刑而无愠色
B.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则仆偿前辱之诏书切峻,臣逋慢
D.虽百世,垢弥甚耳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藏名山②背负青天而莫夭阏者
B.①亦欲究天人之际②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C.①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②彼其于世未数数
D.①上计轩辕,下至于兹,十表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何以知其然?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如此者,制人者也。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国,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1,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贵当,贵。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先王不约束,不结纽2。约束则解,结纽则绝。故亲不在约束、结纽。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时也,利也,士3为之也。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4。官职亦然。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边竟安。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取材于《管子》)

注释:(1)胥:从。(2)结纽: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3)士:事。(4)容:指天子圣德。

(2)随1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斗榖於菟 2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亡乎,幸而后败。”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取材于《左传》)

注释:(1)随:国名。(2)斗榖於菟:人名。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恃国,幸名利 与:结交B.人亦佚 佚:安逸
C.故先王贵当,贵   周:周密D.以为天下 以为:认为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边竟安   知明而行无过矣
B.随见伐   哀吾生须臾
C.宋亡乎   皆出于此乎
D.会薄以释之 而君幸赵王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B.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
C.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D.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②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小题5】依据短文(1)管子关于“三制”的论说,推断短文(2)“楚人许之”的意图。
【小题6】请结合短文(1)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

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1,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注释:(1)如其仁:就是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性爽直,落拓不羁;芸若腐儒,迂拘多礼。偶为披衣整袖,必连声道“得罪”;或递巾授扇,必起身来接。余始之,曰:“卿欲以礼缚我耶?语曰:‘礼多必诈’。”芸两颊发赤,曰:“恭而有礼,何反言诈?”余曰 :“恭敬在心,不在虚文。“芸曰:“至亲莫如父母,可内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余曰:“前言戏之耳。

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家庭之内,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不以为意。芸或人坐谈,见余至,必起立偏挪身,余而并焉。彼此皆不觉其所以然者,始以为惭,继成不期然而然。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斯言诚然欤?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始之   厌:讨厌
B.不在虚文   虚文:虚幻荒诞的文字
C.廿有三年   廿:二十
D.余而并   焉:靠近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暗室相逢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久不以为意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芸或人坐谈 遂之俱出
D.偏揶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小题4】下列对《浮生六记》卷—、卷二有关芸娘形象的概括和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芸娘颖慧聪明。小时听人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长大通过背诵的《琵琶行》学会认字并且渐通吟咏。
B.芸娘独立能干。她四岁丧父,家徒四壁,年纪稍大—些,靠自己的女红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并且供弟弟读书。
C.芸娘克己复礼,她虽然想在神诞之日与丈夫一起游祠庙,赏“花照”,但是碍于自己女子身份,只能作罢。
D.芸娘富有情趣,她将普通的小菜装在梅花状的盒子里,她把普通的木条改进成活花屏,她把日子过出了诗意。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斯言诚然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