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共12分,选择题每题2分)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 《指南录后序》)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五人墓碑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在使者之目:眼目B.穷饿无聊无聊:没有依靠
C.行露宿草:在荒草间D.买五人之头而之函:用匣子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以至永嘉
B.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令素不闻诗书
C.卒吾郡之发愤一击然而隐忍
D.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予不得归矣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天祥本想一死了之,但是认为还没有到了绝望的地步,局面还有可能扭转,所以“隐忍以行”。
B.文天祥刚到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表现了立志复兴国家的急切心情。
C.张溥记述了五人牺牲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们慷慨就刑,铮铮之骨。选段在表达方式上叙后发议。
D.《五人墓碑记》并不孤立地歌颂五人,作者将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奋斗精神与在阉党横行时变节易志的缙绅作类比,突出了五人的高洁的志操。类比加强了歌颂五人的艺术力量。
【小题4】翻译划线句子(6分)
(1)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3分)
(2)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2-27 11:10: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
韩 愈
太学博士顿丘李于,余兄孙女婿也。年四十八,长庆三年正月五日卒,其月二十六日,穿其妻墓而合葬之,在某县某地。子三人,皆幼。
初,于以进士为鄂岳从事,遇方士柳泌,从受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型砂云。
余不知服食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说,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
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逊弟刑部侍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识。工部既食水银得病,自说: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狂痛号呼乞绝,其茵席常得水银,发且止,唾血十数年以毙。殿中疽发其背死。刑部且死,谓余曰:“我为药误。”其季建一旦无病死。襄阳黜为吉州司马,余自袁州还京师,襄阳乘舸,邀我于萧洲,屏人曰:“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可用枣肉为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讯之,曰:“前所服药误,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竟卒。卢大夫死时,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食泌药,五十死海上。此可以为诫者也。蕲不死,乃速得死,谓之智,可不可也?
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强食。”今惑者皆日:“五谷令人夭,不能无食,常务减节。”盐醯以济百味,豚、鱼、鸡三者,古以养老,反曰:“是皆杀人,不可食。”一筵之馔,禁忌十常不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始病,曰:“药动故病,病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呜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注:顿丘:今河北清丰县。
②服食:道家养生法。此指服食丹药(金丹,即水银的氧化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比四年,病益急,乃死比:等到,到了
B.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游:游玩,游览
C.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遗:遗失,遗留
D.人相厚勉,必曰:“强食。”勉:勉强,强迫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服食”的惨状的一组是
①服之,往往下血 ②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
③狂痛号呼乞绝 ④可用枣肉为丸服之
⑤溺出血肉,痛不可忍    ⑥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铭要叙述死者的生平事略,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而本文写李于生平的文字不多且没有赞扬之语;而是借墓志针砭时弊,抨击误人性命的服食。
B.本文不是简单反对服食,而是描述了服食者疼痛不堪、哀求速死的惨状,这样更能警醒迷信服食者以及准备服食者。
C.第四段写了七个有名位的人服食后的情况来警诫世人,但并未平均用力,归登、李虚中、孟简是详写,其余是略写,从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服食者认为“五谷三牲”对人体不利,应少吃或不吃。有人虽见前人服食而亡,却认为自己服食会成功,临死时又后悔。真是糊涂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愈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盖其性所也 多: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于集 征:验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随人问章句 其黄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 后之览
C.君贻孙言旧故之分 当其欣所遇
D.亦以卒后嗣愿云 犹不能不以兴怀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②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者如斯    逝:往
B.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C.其破荆州  方:当
D.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愀    何为其
B.寄蜉蝣天地 托遗响悲风
C.顺流而东  固一世之雄
D.渺沧海一粟 与山间明月
【小题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势力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第一自然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
D.第二自然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
【小题5】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甘霖亭记

韩日缵

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咸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稿,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善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痕,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于畎亩,无不优渥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叩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于间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不雨谓之亢     再:二,两个
B.行之不  辍:停止
C.父老数十辈韩子之庭请焉   造:前往
D.无是无民也 岁:岁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B.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C.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D.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
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张孟奇写诗赞美,当地的士绅都说写得好。
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诉下,荆太守终于暂时留了下来。
D.亭子建成,人们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韩日缵对荆太守的歌颂之辞。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
(2)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B.金就砺则利   就:磨砺
C.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D.锲而不舍 锲: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B.上食埃土
C.用心一也D.用心躁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取之于蓝 ②而青于蓝B.①輮使之然也 ②筋骨之强
C.①而寒于水 ②而绝江河D.①輮以为轮 ②无以至千里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引君子的话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君子要不断学习。
B.第二段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证论点,学习的意义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C.第三段从学习的方法方面论证论点,学习方法是要善于借助各种客观条件。
D.第四段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论点,学习的方法是积累,态度是专心。
【小题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A.君子如果学问渊博,而且每天参照别人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聪明且行为无过错了。
B.君子如果学问渊博,并且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那么他就知道行为不应该有过错了。
C.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审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D.有学问有品德的人每天都检查、审察自己,就能丰富知识,明白事理,品行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