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市声说
(清)沙张白
鸟之声聚于林,兽之声聚于山,人之声聚于市。是声也,盖无在无之。而当其所聚,则尤为庞杂沸腾,令听者难为聪焉。今人入山林者,闻鸟兽之声,以为是天籁适然,鸣其自乐之致而已。由市声推之,乌知彼羽毛之族,非多求多冀,哓哓焉炫其所有,急其所无,以求济夫旦夕之欲者乎?
京师土燥水涩,其声噌以吰。鬻百货于市者,类为曼声高呼,夸所挟以求售。肩任担负,络绎孔道,至于穷墟僻巷,无所不到。传呼之声相闻,盖不知几千万人也!祁寒暑雨,莫不自晨迄暮,不肯少休,抗喉而疾呼,以求济其旦夕之欲耳!
苟谓鸟之呼于林,兽之呼于山者,皆怡然自得,一无所求,而人者独否,是天之恩勤群类,予以自然之乐者,反丰于物而靳于人,此亦理之不可信者也。然使此千百万人者,厌其勤苦,且自悔不鸟兽若,尽弃其业而他业焉,将京师之大,阒然寂然,不特若曹无以赡其生,生民之所需,畴为给之?此又势之必不可者矣。顾使其中有数人焉,耻其所为,而从吾所好,则为圣贤,为仙佛,为贵人,为高士,何不可者。吾惜其自少至老,日夕为抗喉疾呼,而皇皇于道路以死者。甚矣,市声之可哀也。
虽然,市者,声之所聚;京师者,又市之所聚也。揽权者市权,挟势者市势,以至市文章,市技艺,市恩,市谄,市诈,市面首,市颦笑:无非市者。炫其所有,急其所无,汲汲然求济其旦夕之欲,虽不若市声之哓哓然,而无声之声,震于钟鼓矣。甚且暮夜之乞怜无声,中庭之相泣有声,反不若抗声疾呼者之为其事而不讳其名也。君子之所哀,岂仅在市声也哉!
嗟乎!有凤凰焉,而后可以和百鸟之声;有麒麟焉,而后可以谐百兽之声;有圣人焉,而后能使天下之人之声皆得其中,终和且平,而无噍杀嚣陵之患。四灵不至君子之所为致慨也若曰厌苦人声而欲逃之山林以听夫无所求而自然之鸣焉是鸟兽同群而薄斯人之吾与也
注 ①恩勤:父母抚育子女的恩情和辛劳。此作“厚爱”解。②面首:男宠,男妾,男妓。③四灵:古以龙、凤、龟、麟称“四灵”。四灵出,兆示吉祥清明之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多求多 冀:希望
B.络绎孔道孔道:大道
C.反丰于物而于人靳:吝啬
D.而后可以百鸟之声和:应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首段提到鸟声、兽声、人声的分辨,其实只是虚晃一笔,引起读者的兴趣而已。
B.作者认为京师里一桩桩买卖虽不像“鬻百货”者曼声高呼,使人失“聪”,吵得心烦,但是这种无声之声,比钟鼓之声还要震撼人心。
C.文章从“声”说起,然后切入“市”,全文围绕“市声”展开,主要是为街市中的各种叫卖声感到痛惜。
D.本文几乎没有一句声色俱厉、奋臂激昂的语言,但忧愤之情、悲慨之心在平淡、客观的语调中毕显。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四灵不至君子之所为致慨也若曰厌苦人声而欲逃之山林以听夫无所求而自然之鸣焉是鸟兽同群而薄斯人之吾与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特若曹无以赡其生,生民之所需,畴为给之?此又势之必不可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炫其所有,急其所无,汲汲然求济其旦夕之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译文
禽鸟的声音聚集在森林,野兽的声音聚集在山间,人的声音聚集在城市。这声音,无所不有。而当这些声音聚集在一起时,则尤其庞杂沸腾,让听的人很难分辨出哪是鸟声,哪是兽声,哪是人声。现在进入山林的人,听到鸟兽的声音,认为这自然界的声响正当如此,是为自己的欢乐而鸣叫所致罢了。从城市的声音推测它,怎么知道那些鸟儿不是有很多的要求和希望,大声鸣叫着炫耀它们拥有的,为它们所缺少的而焦急,来谋求那些每天需要的东西呢?
京师土壤干燥,河水苦涩,这里的声音宏大。在市场上卖百货的人,大多会大声高呼,夸奖携带的商品希求出售。背着挑着货物的,在大道上络绎不绝,至于穷苦的故城偏僻的小巷,没有他们不去的地方。呼喊的声音互相都能听到,真不知道有几千万人啊!严冬酷暑雨季,无不从早到晚,不肯稍有休息,扯着嗓子大声呼喊,来谋求那些每天需求的东西啊!
如果说鸟在森林中呼叫,野兽在山中呼叫,都是怡然自得,一无所求的话,而人唯独不是这样,这是上天在厚爱各种生物,给以的天然乐趣,反而是对动物丰厚而对人吝啬,这也是不可信的道理。然而假使千百万人憎恶他们的勤苦,并且懊恼自己不如鸟兽,都放弃自己的职业而从事其他的事务,把大大的京城弄得空荡荡寂静无声,不只是你们没有用来供养自己生存(的东西),就是老百姓生存需要的,(又有)谁来供给呢?这又是势必不可行的事。而假使这里有几个人,认为自己做的事是耻辱的,顺从自己的喜好,那就修习圣贤之道,修习仙佛之道,修习贵人之道,修习高士之道,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为他们从小到老,早晚放开喉咙大声疾呼,却彷徨不安地死在道路上而哀伤。街市中的叫卖声太令人痛惜了啊。
虽然这样,市场是声音聚集的地方;京师,又是市场聚集的地方。掌握权利的卖权利,依仗势力的卖势力,以至于卖文章,卖技艺,卖恩惠,卖谄媚,卖欺诈,卖姿色,卖笑:没有不卖的。炫耀他拥有的东西,为他缺少的东西而焦急,心情急切地谋求他每天需要的东西,虽然不像市场上的声音那样喧闹嘈杂,但是无声之声,比钟鼓之声还要震撼人心。甚至暗中求人怜悯帮助没有声音,在庭中哭泣有声音,反而不如放开喉咙大声疾呼的人为自己的事情而不隐瞒自己的名字。君子痛惜的,哪里仅仅是叫卖声啊!
唉!有凤凰在这里,然后能使百鸟之声和谐;有麒麟在这里,然后可以使百兽之声和谐;有圣人在这里,然后能使天下人的声音都发自内心,始终和谐,而没有声音急促喧嚷(可能引发)的祸患。像龙、凤、龟、麟四灵不降临,君子能做的就是表达感慨了。如果说对人声厌烦以为苦事,而想逃到山林里去,来听那种一无所求而自然的鸟鸣之声,这是与鸟兽同群,并轻视这些百姓与我靠近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25 08:4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群贤至   毕:全部
B.列坐其   次:旁边
C.可乐也   信:任凭
D.人之相   与:交往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小题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顺序为第50个。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
B.流觞曲水,古代夏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C.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世称“王右军”。在书法上,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D.彭殇,“彭”即彭祖,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小题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细细的竹子,又有清水激流,围绕在亭子的四周。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看广阔的宇宙,低头看繁多的万物,用来纵目游观、舒展胸怀的(景观),也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觉、听觉的乐趣,确实快乐啊。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视为一体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是虚妄杜撰的。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转眼之间,已经成为历史的旧迹了。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同类题4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

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姐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

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倒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

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有之 _________(2)庭梅初放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A.询吴人曰 家有老妪,尝居
B.谱十种 庭中通南北
C.妾官媒李四娘  今得玩之几席之上
D.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为也   足音辨人
【小题3】翻译句子:
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姐出迎,曰:“妾在是矣。”
【小题4】主人公龙仲房“丧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小题5】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数荐之府吏。冕詈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步,冕倚楼长啸,使者闻之惭。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宋濂《王冕传》)

(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B.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C.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D.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痴如此,不听其所为 曷:为什么
B.夜出,坐佛膝上   潜:暗中
C.恬若不见  恬若: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D.声非加也 疾:敏捷
【小题3】对于上面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冕勤奋苦读。王冕放牛时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还在僧寺里点着长明灯读书到天亮。
B.王冕受到他人赏识。安阳韩性听闻王冕后认为他与众不同,收他为弟子。韩性去世以后,王冕对待门客的态度就像对待韩性一样。
C.王冕有傲岸的个性。他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他感叹道:“这是连小孩子都觉得耻辱而不愿做的事,我怎么可以沉迷其中呢? ” 于是放弃了求取功名。
D.荀子在上面段落中运用比喻,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可以借助外物,弥补不足。
【小题4】翻译文言文
(1)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