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昔吾举进士,试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今吾衰老废学,自视缺然,而天下士不吾弃,以为可以与于斯文者,犹以文忠公之故也。张文潜、秦少游,此两人者,士之超逸绝尘者也,非独吾云尔。二三子亦自以为莫及也。士骇于所未闻不能无异同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子吾策之审矣士如良 金 美 玉 市 有 定 价,岂可以爱憎口舌贵贱之欤?
(选自《苏轼文集•太息送秦少章》)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小题2】秦少游(秦观)、张文潜(张耒)与哪两位北宋文学家并称“苏门四学士”?(2分)
【小题3】结合文段,概括苏轼与欧阳修相似的对待后辈做法。(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7-28 11:5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选自庄周《逍遥游》)
(乙)贾黄中,沧州南皮人。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端拱二年,兼史馆修撰。凡再典贡部,多谏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黄中素嗜文籍,既居内阁,甚以为慰。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节选自《宋史·贾黄中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榆枋而止抢:触、碰
B.仍设法盗 弭:消除
C.凡再典贡部 再典:再次主持
D.黄中构疾构疾:生病、犯病
【小题2】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及第者之称,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迁谪”来表示升官。
C.金陵,就是指现在的南京。古时南京,又称建业、建康、江宁、白下、应天等;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小题3】下列对乙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黄中天资聪颖,幼年即能诗善文,其父经常让他吃粗茶淡饭,以此来激励他致力于学业。
B.岭南平定后,贾黄中担任采访使,他回朝上奏的几十个事项,都符合皇上的心意。
C.贾黄中非常廉洁,他发现了旧朝遗留的大量财宝,悉数上交,受到皇帝嘉奖,赐钱三十万。
D.贾黄中特别看重吕端的人品,极力向皇上推荐,让吕端出朝镇守襄阳,然后在朝中担任枢密直学士。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4分)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3分)

同类题2

阅读课文第2、3段,完成下面问题。

与可画竹,(①  )不自贵重(②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1)与可厌之,投(③  )地而骂曰:“吾将以为(④  )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⑤  )。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⑥  )徐州。与可以书(⑦  )余曰:“近(⑧  )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⑨  )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⑩  )将一段鹅溪绢,扫取(⑪  )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⑫ )答,则曰:“吾言(⑬  )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⑭  )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⑮  )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2)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⑯  )竹贱如蓬,斤斧何曾(⑰  箨龙(⑱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3)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⑲  )书画,见此竹,(⑳  )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  )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  )如此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初(_____)(2)贵重(_____)(3)诸(_____)(4)以为(_____)(5)口实(_____)(6)为(_____)
(7)遗(_____)(8)语(_____)(9)萃(_____)(10)拟(_____)(11)扫取(_____)(12)无以(_____)
(13)妄(_____)(14)实(_____)(15)许(_____)(16)修(_____)(17)赦(_____)
(18)箨龙(_____)(19)曝(_____)(20)废(_____)(21)畴昔(_____)(22)间(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最能体现文与可恬淡、狂放性格特点的一句是
A.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B.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
C.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
D.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小题3】本篇既谈“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又记《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他的出发点是说理还是抒情?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2)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3)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同类题3

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共12分,选择题每题2分)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 《指南录后序》)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五人墓碑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在使者之目:眼目B.穷饿无聊无聊:没有依靠
C.行露宿草:在荒草间D.买五人之头而之函:用匣子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以至永嘉
B.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令素不闻诗书
C.卒吾郡之发愤一击然而隐忍
D.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予不得归矣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天祥本想一死了之,但是认为还没有到了绝望的地步,局面还有可能扭转,所以“隐忍以行”。
B.文天祥刚到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表现了立志复兴国家的急切心情。
C.张溥记述了五人牺牲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们慷慨就刑,铮铮之骨。选段在表达方式上叙后发议。
D.《五人墓碑记》并不孤立地歌颂五人,作者将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奋斗精神与在阉党横行时变节易志的缙绅作类比,突出了五人的高洁的志操。类比加强了歌颂五人的艺术力量。
【小题4】翻译划线句子(6分)
(1)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3分)
(2)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 危:危险
B.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挡
C.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D.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小题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运用夸张手法,与外界如此隔绝,正因山高。
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引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指出蜀道的开通非人力可开凿的,更赋予蜀道高险的神秘色彩。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运用虚写、反衬,善飞的黄鹤“尚不得过”,善攀的猿猱“愁攀援”,可见蜀道之高险
D.“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运用客观描写,写出山之高,及人对此愁攀援的无可奈何。
【小题3】下列句子的修辞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D.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小题4】翻译句子。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染溪( )   外与天(   )   然后知吾之未始游(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B.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D.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小题3】下列各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不知日
A.师道不传也久矣B.取无禁
C.蚓无爪牙D.月出于东山
【小题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到披草而坐/三人行,必有我师B.则施施行/吾尝终日思矣
C.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行无过矣D.则凡数州土壤/固一世雄也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