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看
C.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说明情况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B.孰能讥之乎?及所之既倦
C.力不足者何为其
D.有志与力,又不随以怠,侣鱼虾友麋鹿
【小题3】请简要概括本段中王安石关于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条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3分)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3-23 05:3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宋·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斡、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成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宋真宗成平元年(998)除夕,作者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建作楼两间。②刳(kū),剖。③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即内城或附在城垣上的瓮城或月城。雉堞,城墙。榛:荆棘。秽,荒芜。④挹(yì);原意是汲取,这里有收入眼底的意思。濑:从沙上流过的水。江濑,泛指水上风光。⑤幽阒(qù):指环境清幽寂静。辽夐(xiòng):指视野辽阔绵远。⑥西掖:即中书省,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
【小题1】写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屋皆然 比:____________
(2)不可具 状:____________
(3)亦谪居之胜也   概: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小题3】文章通过对黄冈竹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半野园图记

清•刘大魁

①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 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②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③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紧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纤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己。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jǔan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小题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  误:消磨。
B.余数过从杭君   过:经过。
C.令工画者为图   工:擅长。
D.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   甲:第一。
【小题2】“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中的“居陋巷”使人联想到孔子的学生______,该学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瓮牖绳枢”在贾谊的《______》中也曾涉及,是说明居屋之破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陈君和杭君两个人都很喜欢“半野园”。为了留个纪念,陈君请人为他画画,而杭君则请作者为他写文章记录留念。
B.“半野园”乃是前相国陈说岩的故居,他去世后,园子虽已改为他用,但风景依旧。
C.作者写本文之意图是讽喻陈君的为人,虽是读书人,却不甘心居陋巷,见到美丽的花园,就羡慕并且想得到。
D.本文特点是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作者借助读书人杭君对华美的花园歆羡不已的态度,委婉批评了读书为享乐的人生态度。
【小题4】作者认为“为官者”应该如何去做呢?(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文中说“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赠丁掾序
清侯方域
丁掾治其室成,其僚若友相与贺焉,而请于侯子为之文。
曰:今吏治之所以不古者,以择其吏胥者轻也。若丁掾①者,可谓能佐其上矣。先是,太守徐公来莅是郡,洁清而威严,犂然②不可欺,于是畏犯法者,皆缩不敢前。徐公明而善知人,独谓丁掾循循者可用也。终徐公之治,掾自守廉,而事上官谨。徐公去,其所以事其后之太守者亦然。盖掾之辟于公府久矣,迄无赫赫名,当世以此贤之。呜呼!掾者,郡邑所推择以佐其上者也,使尽若此,吏治其有不古哉!   
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弊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骫法③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往者天下之仕出于一,虽未必其人尽材而贤,而谙练者或二三十年,最少者亦且十余年,竭其力于文学,而又束之以律令,其于一切之章程,皆口能熟之,而手能习之,上呼则胥趋,上画则胥诺而已。行之百年,而其势积轻④,而杂于是,其中虽有杰异可自见者,亦遂不自爱惜,而消磨无余。故其政之得失不在吏。   
然则由今之俗而欲如昔者,用所不择之吏,未有不败者矣。何也?得非其独得,而失非其独失也,且天下殆未睹廉谨之效也。由今思之,果自守廉,则于人无多求;果其事上官者谨,则不依倚于非其道。无多求,则其俗安;不依倚于非其道,则其政肃。政肃而俗安,虽天下盛治,可想见也。故效于其职,无大小也,惟效其职则理。苟身实任其职,而以为小者不足为,则进而一邑之令,进而一郡之守,更进而天子之相,位愈尊则愈易旷,名愈高则愈易诿,又岂有绩用之可见耶
掾,敬勖矣!苟能守其廉谨而勿失,则所成就殆未可量也,区区以其居室长子孙已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丁掾(yuàn):其人不详。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②犂(lí)然:明察,明辨貌。③骫(wěi)法:枉法。④积轻:积久(或时间长了)而被轻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亦无政稗:不好的
B.往者天下之仕出于一:统一
C.皆口能熟之,而手能之 习:熟习
D.掾,敬矣勖:勤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僚若友相与贺焉若丁掾者,可谓能佐上矣
B.行百年,而其势积轻然则由今俗而欲如昔者
C.掾者,郡邑所推择佐其上者也竭其力于文学,而又束之律令
D.是畏犯法者,皆缩不敢前果自守廉,则人无多求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盖掾之辟于公府久矣,迄无赫赫名,当世以此贤之。(3分)
②位愈尊则愈易旷,名愈高则愈易诿,又岂有绩用之可见耶?(3分)
③苟能守其廉谨而勿失,则所成就殆未可量也,区区以其居室长子孙已哉?(4分)
【小题4】 关于整顿吏治,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