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涉首难:发难,起义
B.自功伐矜:夸耀
C.奋其私智而不古师:学习
D.天亡我,非用兵之也罪:罪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位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燕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欲力征经营天下则思正身黜恶
C.五年卒亡为惑也,终不解矣
D.岂不谬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
【小题3】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然羽非有尺寸B.放逐义帝而自立
C.欲以力征经营天下D.尚不觉寐而不自责
【小题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句是:(   )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项王自度不能脱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5-08 02:24: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录鬼簿序
钟嗣成
①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①桎梏之厄哉?囗,人之生斯世也,囗知以已死者为鬼,囗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此曹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为自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之愈也。
②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迄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糜久,淹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水寒乎冰,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簿》。
③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略有删)
(注释)①岩墙:牢狱的石墙。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而但B.诚然而但
C.虽然但而D.诚然但而
【小题2】第②段中的“不死之鬼”和“未死之鬼”分别指什么样的人?
【小题3】请说说这篇序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小题4】下列判断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代的圣贤不曾论及生死祸福等问题。
B.作者认为懂得义理,口发善言即可成不死之鬼。
C.本文语言犀利,但浓郁的迷信色彩使文章逊色。
D.第3段中的“高尚之士”不能列入“不死之鬼”。
【小题5】根据文意,概括《录鬼簿》的创作意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蓄养禽鱼
鸟之悦人以声者,画眉、鹦鹉二种。而鹦鹉之声价,高出画眉上,人多癖之,以其能作人言耳。予则大违是论,谓鹦鹉所长止在羽毛,其声则一无可取。鸟声之可听者,其异于人声也。鸟声异于人声之可听者,以出于人者为人籁,出于鸟者为天籁也。使我欲听人言,盈耳皆是,何必口笼中?况最善说话之鹦鹉,其舌本之强,犹甚于不善说话之人,而所言者,又不过口头数语。是鹦鹉见重于人,与人之所以重鹦鹉者,皆不可诠解之事。至于画眉之巧,以一口而代众舌,每效一种,无不酷似,而复纤婉过之,诚鸟中慧物也。予好与此物作缘,而独怪其易死。既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总无三年不坏者。亦多技多能所致欤?
家常所蓄之物,鸡犬而外,又复有猫。鸡晨,犬守夜,猫捕鼠,皆有功人而自食其力者也。乃猫为主人所亲昵,每食与俱,尚有其搴帷入室、伴寝随眠者。鸡栖于埘,犬宿于外,居处饮食皆不及焉。而从来叙禽兽之功,谈治平之象者,则止言鸡犬而并不及猫。亲之者是,则略之者非;亲之者非,则略之者是;不能不惑于二者之间矣。曰: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鸡犬二物,则以职业为心,一到司晨守夜之时,则各司其事,虽豢美食,处以曲房,使不即彼而就此,二物亦守死弗至;人之处此,亦因其远而远之,非有可远之道也。即其司晨守夜之功,与捕鼠之功亦有间焉。鸡之司晨,犬之守夜,忍饥寒而尽瘁,无所利而为之,纯公无私者也;猫捕鼠,因去害而得食,有所利而为之,公私相半者也。
清勤自处,不屑媚人者,远身之道;假公自为,密迩其君者,固宠之方。是三物之亲疏,皆自取之也。然以我司职业人间,亦必效鸡犬之行,而以猫之举动为戒。噫!亲疏可言也,祸福不可言也。猫得自终其天年,而鸡犬之死,皆不免于刀锯鼎镬之罚。观于三者之得失,而悟居官守职之难。其不冠进贤,而脱然于宦海浮沉之累者,幸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进贤:进贤冠,是古代官员贵人戴的帽子的一种。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必口笼中假:借助
B.亦多技多能所致欤殆:大概
C.鸡晨,犬守夜司:主管,负责
D.尚有其搴帷入室听:听从,服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予大违是论使我欲听人言,盈耳皆是
B.其异于人声也虽豢美食
C.是鹦鹉见重于人猫捕鼠,因去害而得食
D.皆有功人而自食其力者也然以我司职业人间
【小题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从画眉“多技多能”却短命的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应精于一项技能,而不能贪多不精,以至于劳累而死。
B.作者认为鹦鹉舌根僵硬甚于不善言语之人,鹦鹉学舌之声也毫无可取,人们对它偏爱有加,实在不可理解。
C.作者从猫和鸡犬的不同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人们对他人的喜爱与否,常常不以其贡献大小而以与己亲疏来定。
D.忍饥耐寒、鞠躬尽瘁的鸡犬遭宰杀,假公自为、亲主固宠的猫却尽享天年,作者由此联想到为官尽职尽责之难。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
②是三物之亲疏,皆自取之也。
【小题5】请用“/”给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有 说 焉 昵 猫 而 贱 鸡 犬 者 犹 癖 谐 臣 媚 子 以 其 不 呼 能 来闻 叱 不 去 因 其 亲 而 亲 之 非 有 可 亲 之 道 也
【小题6】作者以物喻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你如何看待文中鸡犬猫的行为?你又如何评判作者对鸡犬猫的态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郁离子》序

徐一夔

《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公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杰何如也。年二十,已登进士第,有志于尊主庇民。当是时,其君不以天下繁念虑,官不择人,例以常格处之,噤不能有为。已而南北绎骚,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阃方务治兵,辟公参赞,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匡时之长策。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发愤著书。此《郁离子》之所以作也。

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八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诫、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读之,其锋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者哉!

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皇上龙兴,卒以宏谟伟略,辅翼兴运。及定功行赏,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与元勋大臣,丹书铁券,联休共美于无穷,不其盛哉?《传》有之曰: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公之谓也。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呜呼!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

一夔蚤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官寺,出是书以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顾一夔何敢序公之书?然得系名于简编之末,亦为荣幸,因不让而序之。公讳基,字伯温,栝苍人。若其言行之详、官勋之次,则具在国史,兹不著。

洪武十九年冬十有一月,门生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方务治兵 阃:统兵在外的将军
B.累大议     建:提出,倡议
C.乎仁义道德之懿 本:根本
D.明乎吉凶祸福之 几:苗头,征兆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才,即天才、地才、人才,是姓名学之五格剖象法术语,为五格中天格、人格、地格总称,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生克关系,反映综合内在运势。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院试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院试及第者之称。唐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C.丹书铁券,指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即民间叙事所言“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D.“管、商、申、韩、仪、秦、孙、吴”分别指春秋战国时思想家管仲、商鞅、申不害、韩非、张仪、苏秦、孙武或孙膑、吴起”诸子。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
(2) 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
【小题4】作者认为刘基写《郁离子》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