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陈情表》,完成小题。(22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 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
(2)寻蒙国恩,臣洗马 除     
(3)诏书切峻,责臣慢 逋     
(4)既无叔伯,终兄弟 鲜     
【小题2】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A.臣具表闻
B.但刘日薄西山
C.猥微贱,当待东宫
D.谨拜表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中,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无期功强近之亲
A.臣具以表B.臣少多疾病
C.刘病D.是以区区不能废
【小题4】下列语句中,特殊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 急于星火
A.而刘夙婴疾病。
B.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小题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常在床蓐。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小题6】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在现在汉语中依然使用的一项是(   )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小题7】翻译下面句子。(3分)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5-17 01:54: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宝绘堂记    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笫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⑤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耳B.乎C.也D.哉
【小题2】对第④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绘堂坐落于驸马都尉私人住宅的东边。
B.宝绘堂的所藏书画都是王晋卿个人所有。
C.本段交代了本文写作的缘由和目的。
D.对于书画,“留意””而非“寓意”才是正确的态度。
【小题3】对文中与“寓意”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意于物”即寄情于物,即使微贱之物也能成为人的快乐。
B.古代的圣人并未抛弃可供享受的外物,但只是借以寄托情意。
C.王晋卿建造宝绘堂,就是践行“寓意于物”的最好例证。
D.钟繇等人“害其国”“凶其身”的事例是“寓意于物”的反面例证。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A.第①段开头B.第②段开头C.第③段开头D.第④段开头
【小题5】第②、③段的论述在第①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吏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节选自《伯牙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日夜窃人货殖  货殖:财物
B.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固:固然,虽然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蕃息:繁衍
D.择才且贤者,且贤者又不屑为 才:人才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
①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②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 ③取民愈广,害民愈深 ④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⑤吏无避忌,白昼肆行 ⑥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要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3)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曾巩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在肃宗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又为御史唐所构,连辄斥。李辅国迁太上皇居西宫,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辄斥。代宗时,与元载争论是非,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又辄斥。杨彦、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连斥之,犹不满意。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是时公年七十有七矣。
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当公之开土门,同日归公者十七郡,得兵二十余万。由此观之,苟顺且诚,天下从之矣。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小人继续任政,天下日入于弊,大盗继起,天子辄出避之。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观望。能居其间,一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盖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则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学问文章,往往杂于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乎理,及其奋然自立,能至于此者,盖天性然也。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与。维历忤大奸,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终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观公之大也。
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顾回隐,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恶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杀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欤?
今天子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知抚州聂君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抚州林君,相与慕公之烈,以公之尝为此邦也,遂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过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至也。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欤!今州县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复议。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为御史唐所 构:图谋
B.载欲有所蔽   壅:蒙蔽
C.自此至公殁,三十年   垂:接近
D.闻其足以感人 烈:忠烈事迹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颜真卿因为触犯杨国忠而被贬为平原太守,但当安禄山叛乱后,他仍然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叛军的后路,使叛军不能“直窥潼关”。
B.聂、林二人能建祠纪念颜公,用以感化当世之人,做法令无法涉及的事,这真可以说是表达了颜公的心志。
C.在朝中大臣大多畏缩观望的情况下,能有一次得罪当世权臣,因此而丢官不后悔的人是很少的,但颜真卿却能再三忤于世而不悔。
D.孔子厌恶那些浅陋的人,认为他们不能很好地侍奉君主,而赞扬那些杀身成仁的人,而像颜公,正是孔子所称道的仁者。
【小题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
(2)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
【小题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颜鲁公的形象特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攀栖鹘之巢 危:端正
B.有孤鹤,横江东来 适:刚好,恰好
C.今者薄暮 薄:接近
D.履巉岩,披蒙茸    披:分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B.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C.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D.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这是古代纪日的一种方法。
B.赤壁: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
C.冯夷:也称作冰夷、河伯,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泛指水神。文中指河伯。
D.羽衣:指以羽毛织成的衣服;或常称道士或神仙所着衣为羽衣;或指道士的代称;或指轻盈的衣衫等。文中指道士或神仙所着衣服。
【小题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B.①履巉岩,披蒙茸 ②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C.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①攀栖鹘之危巢 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本是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艺”之一。汉代成为一种文体。“赋”分“大赋”、“小赋”、“文赋”、“骈赋”、“律赋”,苏轼的《赤壁赋》是文赋的代表。
B.望:月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的十五日。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朔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C.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
D.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前后赤壁赋》。这里的“神宗”是庙号,“元丰”是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所学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