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解,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谨再拜。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线实词的解释(括号内),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可(穷尽)记\西伯拘而演(推演)《周易》
B.不韦(迁徙)蜀,世传《吕览》\草创未就,会(适逢)遭此祸
C.(考订)其成败兴坏之理\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任)
D.仆(确实)已著此书\垢弥(满)甚耳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司马迁“忍辱而苟活”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思垂空文以自见 ②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③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   ④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⑤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⑥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2】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以抒发满腔的愤激之情。
B.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述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及其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D.司马迁虽有为写史而活的决心,但从他复信的最后几句还是可以看出他满腔的愤怒之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13分)
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3分)
⑵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3分)
⑶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4分)
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6-25 07:14: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魏郑公传后
曾巩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或曰:“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令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辑自《圣宋文选》、《宋文鉴》、《南丰文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徒:人
B.渐不知天下之得失渐:逐渐
C.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恶:厌恶
D.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持:要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是启其怠且忌矣。得过且过。
C.以其书可见也。以沛公言报项王。
D.岂爱其君之谓欤?其贤不及孔子。
【小题3】下面四组各两句能够分别从正反两面说明“诤谏”必须君臣配合才有效的一组是
A.①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以然也。
②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
B.①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②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C.①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
②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
D.①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②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
【小题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本文立意明确,态度鲜明。赞扬了魏郑公以诚信持己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崇高品德,并肯定了诤谏书存的重要意义。
B.本文内容充实,选材典型,正反论述,辩证说理。在赞扬魏郑公的同时,还肯定了伊尹、周公,他们都因敢于诤谏而成为良相,名垂后世;而对桀、纣、幽、厉、始皇等不能纳谏进行了批判,还对唐太宗晚年因魏征去世不再纳谏而导致“辽东之败”深表遗憾。
C.本文结构严密,层层深入,前呼后应,浑然一体。以太宗从谏、郑公好谏起始,以颂郑公之贤作结,中间旁征博引,以史实为例证,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把诤谏之事载入史册所产生的积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D.本文的语言在表达上以晓畅、平易为主体,却又处处不失错落变化,毫无经学家古奥之气。文中使用了不少疑问句和反问句,又有长短句的交错使用, 句式的多变使文章产生了一种很强的音律感,读起来抑扬顿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常不自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之也责:责备
D.不录有司于:表被动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yù)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为_______(朝代)思想家、文学家。
【小题2】按照拼音写汉字以及解释加点字。
⑴明告(yù)梅者 (___________) ⑵天下之梅也  (___________)
⑶以梅病梅为业(___________) ⑷泣之三日    (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遏其生气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不抑耗其实而已
【小题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②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小题5】作者以“病梅”喻______,采用________的写法。抒写疗梅治梅的愿望实际上是表达作者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课文四至九段,完成下面问题。

去年,孟东野往,吾(① )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② )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③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④ )而早世,如吾(⑤ )衰者,(⑥ )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⑦ )死,而汝抱无涯之(⑧ )也。”孰谓(⑨ )少者(⑩ )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⑪ )乎?

呜呼!其信然(⑫ )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⑬ )而夭(⑭ )其(⑮ )乎?汝之纯明(⑯     )而不(⑰ (⑱ )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1)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⑲ )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2)

虽然(⑳ ),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 )日益微,几何 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无知 ),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 )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 )其成立 )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3)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竟 )此而 )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 )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吾与汝曰(________)
(2)吾年未四十,而茫茫(________)
(3)而齿牙动摇(________)
(4)皆康强而早逝(________)
(5)如吾衰者(________)
(6)能久存乎(________)
(7)恐旦暮死(________)
(8)而汝抱无涯之也(________)
(9)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________)
(10)孰谓少者而长者存(________)
(11)强者夭而病者乎(________)
(12)其信然邪?(________)
(1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________)
(14)吾兄之盛德而其嗣乎(________)
(1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乎(________)
(16)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________)
(17)汝之纯明而不蒙其泽乎(________)
(18)汝之纯明而不克其泽乎(________)
(19)何为而在吾侧也(________)
(20)虽然,吾自今年来(________)
(21)志气日益微(________)
(22)几何不从汝而死也(________)
(23)无知(________)
(24)其无知(________)
(25)汝之子十岁(________)
(26)又可其成立邪(________)
(27)又可冀其成立邪(________)
(28)竟以此而殒其生乎(________)
(29)其竟此而殒其生乎(________)
(30)其竟以此而其生乎(________)
(31)别有疾而至斯乎(________)
(32)使者妄称以应之耳(________)
【小题2】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小题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2)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3)“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同类题5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卅有堂记
(明)归有光
①沈大中以善书名里中,里中人争客大中。大中往来荆溪、云阳,富人延之教子。性独好书,及为歌诗,意洒然不俗也。卜筑于城东南,取昌黎韩子“辛勤三十年,乃有此屋庐”之语,名其堂曰“卅有”。
②夫其视世之捷取巧得、倏然而至者,大中不为拙邪?其视世之贪多穷取、缺然日有所冀者,大中不为固邪?呜呼!彼徒为物累者也。天下之物,其可以为吾有者,皆足以为累。歉于其未有而求之,盈于其既有而不餍。夫惟其求之之心生,则不餍之意至。苟能不至于求也,故当其无有,不知其无有;一旦有之,亦适吾适而已矣。兹其所以能为有者也。
③大中之居,本吾从高祖之南园。弘治、正德间,从高祖以富侠雄一时。宾朋杂沓,觞咏其中。蛾眉翠黛,花木掩映。夜深人静,环溪之间,弦歌相应也。鞠为草莽①几年矣,最后乃归于大中。夫有无之际,其孰能知之哉?纯甫吴先生雅善大中,为之请记。予观斯堂之名,有足慨者,遂为书之。
注①鞠为草莽:形容衰败荒凉。
【小题1】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卅有堂主人的性格
B.点出卅有堂选址的原因
C.交代卅有堂的建成时间
D.交代卅有堂的堂名来由
【小题2】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以下不构成对比的一项是(   )
A.“为物累”者与“适吾适”者
B.昔日的“歉”与今日的“不餍”
C.南园的“花木掩映”与“鞠为草莽”
D.我们家族失去南园与沈大中修筑卅有堂
【小题3】简析第③段作者详写“南园”的目的。
【小题4】请对作者关于“有”的认识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