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外篇·天运第十四)

【小题1】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则仰   舍:放下
B.其柤梨橘柚邪 犹:像
C.观古今之 异:差异
D.其之富人见之 里:心里
【小题2】对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味相反,皆可于口 ②夫子其穷哉 ③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 ④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B.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C.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桔槔俯仰由人,所以,它降落和升起都不会因人而获罪。此反映了道家“无为”的思想。
B.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不是谨慎于求同,而是谨慎于求治,可见礼义法度应当“应时而变”。
C.短文写里之丑人模仿西施,吓退了所见之人。虽批评了其机械照搬,盲目模仿,但也赞美了她对美的追求精神。
D.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懂得应变自然规律,不使自己陷入困境。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6 10:40: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 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 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 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 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 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 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 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 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引:引荐
C.则反相贼.害 贼:仇敌
D.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鉴:借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B.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C.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D.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朋党的君子、小人之别及其对国家兴亡的利弊,论证务必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道理。
B.作者并不否认朋党的存在,并且提出真正的朋只存在于君子之间的创见,从根本上否定了小人之朋。
C.第三段引用《尚书》中殷、周的史实,是为了阐明“用小人之朋误国、用君子之朋兴国”的道理。
D.文章广泛列举史实,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比论证,大量运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增强了文章说理的气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2)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B.多于九土之城郭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独夫:孤单的人
D.楚人一炬楚人:指刘邦
【小题2】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的状况。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的状况。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同类题3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    )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1)

世言晋王  )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   )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 );契丹与吾   )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 )无忘 )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    )而纳之。

方其 )燕父子以 ),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 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    )四应,仓皇   )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 )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   )国,逸豫 )可以   )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    )也,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下面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B.作者否定天命,强调国家盛衰由“人事”决定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
C.写晋王遗嘱,充分表现其克敌复仇的殷切期望,为庄宗的忧劳兴国张本。
D.写庄宗秉承父命,矢志报仇的决心和行动,突出了“人事”的作用,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4】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直咸阳
(2)雷霆
(3)不知其所之也
(4)而望
【小题2】下列词语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囷(qūn)囷焉   矗(zhù)
B.妃嫔媵(yìng)嫱   锱(zhī)铢(zhū)
C.辇(niǎn)来于秦   剽(piáo)掠其人
D.鼎铛(chēng)玉石   弃掷逦(1ī)迤(yǐ)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骊山构而西折   (2)来于秦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4)秦者秦也   (5)弦   (6)后人哀之而不
A.(1)(2)(5)/(3)(4)/(6)B.(1)(2)(5)/(3)/(4)/(6)
C.(1)(5)/(2)(4)/(③)/(6)D.(1)(5)/(2)/(4)/(3)/(6)
【小题4】简述杜牧写《阿房宫赋》的目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轭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有删改)
注:①七略:书目名。②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内府藏书。③通籍:指做官。④素蟫:蛀蚀书籍的蠱虫,以其为银白色,故曰“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汗牛塞屋 使……出汗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借
C.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已经
D.其切如是 这样
【小题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非借不能读也”,是判断句。
B.“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是定语后置句。
C.“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为”表示被动关系。
D.“为一说,使与书俱”,“使”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帝王和富贵人家虽然藏书丰富,但真正读书的却不多。
B.作者通过回忆自己早年借书不得的经历,劝勉黄生专心读书。
C.文章通过正反对比等方法,多角度论说了借书与读书的关系。
D.文章借“书非借不能读也”阐明了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渴望得到的道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