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
B.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
C.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信约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B.夜,缒而出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乃设九宾礼于廷 |
D.因人之力而敝之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
【小题3】下列关于上面两个文段的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夜见秦伯,一开口欲扬先抑,并站在秦国立场说话,从而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
B.秦国与郑国订立盟约后,晋侯毅然决定撤军,并讲了一番“仁”“知”“武”的道理,这说明晋侯具有随机应变的胸怀与谋略,是个懂得知恩图报,没有忘恩负义的人。 |
C.蔺相如廷斥秦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背信弃义是秦的惯用伎俩,这表现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 |
D.作者写秦王与群臣的“相视而嘻”这个细节,表现了他们的尴尬与无奈,也非常有力地衬托了蔺相如的智谋与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