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伐树记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注]①樗(chū):臭椿树。
【小题1】下列语句巾,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茀:杂草丛生。
B.然一旦悉翦弃翦:修剪,修整。,
C.庄周之贵也贵:看重,崇尚。,
D.以无用而赋有用贼:侵害,妨害。,
【小题2】下列符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 (   )
A.①其根壮而叶大②视其处之而已
B.①以杏故,特不得蔬②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
C.①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②美泽可用,反见存
D.①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②才者死、不才者生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旧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①(樗)不足养,是宜伐 ②以杏放,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③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   ④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⑤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⑥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守同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
【小题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根 壮 则 梗 地 脉 耗 阳 气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滋 叶 大 则 阴 翳 蒙 碍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畅 以茂 又 其 材 拳 曲 臃 肿 疏 轻 而 不 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4-08 09:35: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 说:同“悦”,高兴(《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
B.土事不,木事不镂 文:花纹
C.下之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君而处身 宗:尊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下篇。
B.古时天下分为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青州、兖州、冀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
C.“百家之言”指诸子百家的著作,秦朝称百姓为“黔首”,“亿仗之城”指华山,“不测之渊”指黄河。
D.七庙指宗庙,古代礼制规定诸侯可设立七座宗庙,“七庙隳”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这里指秦王朝灭亡。
【小题3】(填涂答题卡第8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嬴政继承前几代遗留下来的功业,用武力来统治各国,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B.秦王嬴政对内实行愚民政策,将天下的兵器收集到咸阳销毁,熔化熔造成十二个金人,以此来削弱天下的民众。
C.秦始皇时王朝兴盛,天下无敌,而灭亡时却不堪一击,两相对照,极力形容始皇一朝的强盛,行文气势磅礴。
D.选文部分,贾谊着重评论秦始皇,综论秦统一天下及其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后勤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桃花记
明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酒花下。老翁愕视,恭谨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酒杯,老饕一番。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卮脯为寿。
十四日,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关路,途得伯灵、子犹,拉同往,又遇袁长史披鹤氅入城中,长史得我辈看花消息,遂相与返至桃花溪。至则田先生方握锄理草根,见余辈,便更衣冠出肃客。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宾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董、徐、何三君从城上窥见,色为动,复踉跄下城,又以酒及鲜笋、蛤蜊佐之。是时,不速而会者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归骈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壶觞。酒屈兴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罍相耻,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辈大喜,赏为韵士。时人各为队,队各为戏。长史、伯灵角智局上。纷纷诸子,饱毒空拳,主人发短耳长,龙钟言笑。时酒沥尚余,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注 ①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②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较)胜负。”钩,为博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更衣冠出肃客    肃:迎接
B.酒屈兴信信:舒展,伸张
C.余亦言旋旋:回家
D.第赏花护花者第:次第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A.余花朝后一日八千岁为春
B.色动请以赵王城秦王寿
C.客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与斗卮酒
D.从花篱外要路客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花朝后一日,作者偕同五位友人,闯入一位陌生老人家中,见到他已准备了饭菜,便入内大吃一顿,老人虽愕然,仍热情款待,作者等人大快朵颐、嬉戏玩闹,极为尽兴,最后作歌送给老人,权当寿礼。
B.十四日,作者与十八位友人一起在田先生家中欢聚,席间,众好友畅饮美酒、饕餮美食、黑白纵横。酒酣耳热之际,还开起了路人的玩笑,度过了异常愉快的一天。
C.本文记叙作者城郊赏桃花之“乐”,寄寓爱花、赏花、护花不易之意。结尾把花与人、花与社会联系起来,笔墨虽然依旧轻灵,但心情已经沉重。
D.陈继儒的作品多直抒胸臆,表达任心自适的感情,这篇《游桃花记》更是贯彻了他“文以自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