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17分)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1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2。’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注】
①工:官吏。
②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蹶(guì),动。泄泄(yì yì),多言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平治天下平治:使……太平,治理好
B.而仁覆天下矣覆:覆盖,遍及
C.丧无日矣丧:灭亡
D.言则非先王之道者非:不是
【小题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不以规矩君子所以异于仁者,以其存心也
B.责难于君谓之恭仲尼岂贤于子乎
C.不仁而在高位非其鬼而祭之
D.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借用规矩成方圆、六律对于正音的重要性,来说明行仁政对于平治天下的重要性。
B.从本文可以看出,只要有好的政治,推行先王之道,就不会犯错误。
C.本文运用类比来说明,复行先王仁政,仁德就会遍布天下百姓。
D.本文指责了不相信国君能行先王之道的人,这体现了儒家“人人心中皆有仁义”的观点。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2)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1-21 09:02: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謼嗁,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柏川桥者,与予所居后户对。其前户所临街,称名多异。或曰:其地古属绵乡,名曰绵乡营。或曰:柏川桥北百余步外,其地为明之东厂;至今犹名曰东厂;而此地则明之饷营也。是二说者,今皆不可考云。
(清·管同《抱膝轩记》,有删节)
【注】①僦(jiù)宅:租房。②市廛:商店集中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 处:安置
B.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 阙:缺憾
C.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 楹:楹联
D.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  聒:吵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会是三水/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偃仰啸歌,即获其所/其孰能讥之乎
C.盖往往为所掩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而此地则明之饷营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书斋记,文中详细叙述了抱膝轩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B.由于租住的老屋破旧,环境恶劣,作者很不满意,于是在屋外另建了抱膝轩。
C.抱膝轩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但作者身处其中却能像陶渊明一样悠然自得。
D.作者描写抱膝轩以及其中的生活情景,意在表达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志趣。
【小题4】作者在抱膝轩中的“一时之兴”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况。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謼嗁,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
(2)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庖月更刀族:一般的
B.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
C.乎技矣进:超过
D.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不足外人道也 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之踌躇满志
③而刀刃若新发硎    ④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句是(3分) (   )
例句:故不我若也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B.秦人不暇自哀
C.苟以天下之大D.臣之所好者道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庖丁始解牛时,和普通人一样,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三年之后不再把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道”的追求超过对技术的追求。
C.文中写良庖、族庖,是为了反衬庖丁,类比三者解牛的方法,从而突出庖丁技艺高超。
D.文惠君从庖丁解牛之道中悟出了养生之道——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10分)
(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5分)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 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 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 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 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 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 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 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 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引:引荐
C.则反相贼.害 贼:仇敌
D.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鉴:借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B.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C.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D.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朋党的君子、小人之别及其对国家兴亡的利弊,论证务必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道理。
B.作者并不否认朋党的存在,并且提出真正的朋只存在于君子之间的创见,从根本上否定了小人之朋。
C.第三段引用《尚书》中殷、周的史实,是为了阐明“用小人之朋误国、用君子之朋兴国”的道理。
D.文章广泛列举史实,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比论证,大量运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增强了文章说理的气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2)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指对对方的敬称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焉用亡郑陪邻 敢烦执事 既东郑 又欲肆其西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小题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战国策》的作者已不可考,经西汉刘向整理,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C.司马迁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