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登西台恸哭记
(宋)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套①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套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令其诗再在,可孝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兰之台而始哭套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舟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甓,如入墟墓。还,与舟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阙,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舟中。舟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舟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下可留,登岸宿乙宰。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
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②,如《秦楚之际》。令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注)①唐宰相鲁公:明谓唐颜真卿,实指文天祥。
②《季汉月表》:一个朝代的末尾称“季”,“季汉”实指“季宋”,表明宋亡。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别之处及其时相类  适:恰好
B.还,与舟人祭具 治:置办
C.既济,疑有神阴 相:帮助
D.再拜跪伏,毕 祝:祝福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对文天样怀念和敬仰的一组是 ( )
①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②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
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
④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
⑤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
⑥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声泪交并的泣血之作,作者以登高哭祭的形式,字字呜咽地表达了对民族英雄文天祥殉难的悲恸之情。行文风格堪称沉郁顿挫,一字三叹,痛泪激溅满纸,读来令人悚然动容。
B.在写西台恸哭的祭礼程序中,作者宕开一笔写道“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随后又回到现实,发出了“江山人物,眷焉若失”的感慨,这种历史的回味加重了作者的失落与沉郁。
C.这是古往今来哭人之作中的一篇奇文,它哭英烈而不直书英烈的姓名,全文重点叙述英烈的业绩,将全部的笔墨倾洒在生者对英烈亡灵的哭祭上。
D.本文在悼念文天祥时,表现得隐晦曲折。奠者为谁,并不明示,而是托言唐宰相鲁公,通篇以无特指的“公”指代,同登西台者为谁,仅以“甲乙丙”称代。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移舟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16 09:13: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注),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造于朝!”不得已而景丑氏宿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改动)

(注)采薪之忧:因生病不能去打柴的忧虑。用作生病的婉辞。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寒疾,不可以    风:吹风,受风
B.吾何乎哉  慊:不满足,遗憾
C.今天下地德齐 丑:类似
D.乡党莫如齿  齿:痛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得已而景丑氏宿焉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
B.①请必无归,造于朝    ②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岂谓是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孟子的治国主张的一组是(   )
①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②辅世长民莫如德
③欲有谋焉,则就之
④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⑤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⑥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A.①②③B.②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作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2)辅世长民莫如德。
(3)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奋六世之余烈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惑而不从师
C.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以弱天下之民 ②以手抚膺坐长叹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施行一系列政策以巩固政权,如焚书、毁城、销毁兵器等。
B.秦始皇认为,凭借严苛的统治手段和稳固的军事防御,他的子孙就可世代称帝。
C.文段采用夸张、对比、铺陈等手法,通过正反对比,表现了始皇的实力和野心。
D.文段极言始皇夺天下之猛和守天下之严,以秦前期气势之盛反衬后期败亡之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黄梦星卷

(明)王阳明

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其子梦星来越,从予学。越去潮数千里,梦星居数月,辄一告归省其父;去二三月辄复来。如是者屡屡。梦星性质温然,善人也,甚孝。然禀气差弱,若不任于劳者。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因谓之曰:“生既闻吾说,可以家居养亲而从事矣。奚必往来跋涉若是乎?”

梦星跽而言曰:“吾父生长海滨,知慕圣贤之道,而无所从求入。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得夫子之学,与闻其说而乐之,乃责梦星,曰:‘吾衰矣,吾不希汝业举以干禄。汝但能若数子者,一闻夫子之道焉,吾虽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梦星是以不远数千里而来从。每归省,求为三月之留以奉菽水,不许;求为逾月之留,亦不许。居未旬日,即已具资粮,戒童仆,促之启行。梦星涕泣以请,责之曰:“唉!儿女子欲以是为孝我乎?不能黄鹄千里,而思为翼下之雏,徒使吾心益自苦。’故游夫子之门者,固梦星之本心;然 不能久留于亲侧,而倏往倏来,吾父之命不敢违也。”

予曰:“贤哉,处士为父!孝哉,梦星之为子也!勉之哉!卒成乃父之志,斯可矣。”

今年四月上旬,其家忽使人来讣云,处士没矣。呜呼惜哉!呜呼惜哉!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苟有言论及之,则众共非笑诋斥,以为怪物。惟世之号称贤士大夫者,乃始或有以之而相讲究,然至考其立身行己之实,与其平日家庭之间所以训督期望其子孙者,则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为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求其诚心一志,实以圣贤之学督教其子,如处士者,可多得乎!而今亡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阻远无由往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乃父之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禀气差弱 禀气:脾气
B.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   获见:获得接见
C.故亟游夫子之门者    亟:急切
D.则众共非笑诋斥 非笑:讥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善人也,甚孝 因人之力敝之
B.乃责梦星  作《师说》贻之
C.责之曰    思知足以自戒
D.处士为父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梦星不顾身体羸弱,在潮州和越州两地来回奔波,向王阳明学习先贤之道,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勉好学的少年形象。
B.黄保十分向往圣贤的学问,但因为自己身处海滨,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就把做学问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C.作者批评了当时一些读书人只做表面文章,名与实往往相背离的情况,推崇黄保真心实意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品性。
D.文章语言平实,细节生动,叙述黄梦星求学的艰苦历程,侧面表现了黄保的不求功利诚心向学,显示出高明的写作技巧。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
(2)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也。故吾取奏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①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乎?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疏远 属:亲属
B.诸侯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焉 与:参与
D.不能也 易:交换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
B.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C.廷尉:官名,秦朝设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D.守宰:是指看守政府的宰相。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2)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