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注),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改动)
(注)采薪之忧:因生病不能去打柴的忧虑。用作生病的婉辞。A.有寒疾,不可以风 风:吹风,受风 |
B.吾何慊乎哉 慊:不满足,遗憾 |
C.今天下地丑德齐 丑:类似 |
D.乡党莫如齿 齿:痛恨 |
A.①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B.①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②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D.①岂谓是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A.①②③ | B.②③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作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
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
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