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注),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造于朝!”不得已而景丑氏宿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改动)

(注)采薪之忧:因生病不能去打柴的忧虑。用作生病的婉辞。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寒疾,不可以    风:吹风,受风
B.吾何乎哉  慊:不满足,遗憾
C.今天下地德齐 丑:类似
D.乡党莫如齿  齿:痛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得已而景丑氏宿焉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
B.①请必无归,造于朝    ②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岂谓是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孟子的治国主张的一组是(   )
①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②辅世长民莫如德
③欲有谋焉,则就之
④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⑤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⑥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A.①②③B.②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作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2)辅世长民莫如德。
(3)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31 11:17: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用课文中的语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4)《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7)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
(9)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周盘龙,北兰陵兰陵人也。宋世土断,属东平郡。盘龙胆气过人,尤便弓马。秦始初随军讨贼躬自斗战陷阵先累至龙碳将军积射将军封晋安县子邑四百户元徽二年,桂阳贼起,盘龙时为冗从仆射、骑官主、领马军主,随太祖顿新亭,与屯骑尉黄回出城南,与贼对阵,寻引还城中,合力拒战。事宁,除南东莞太守,加前军将军,稍至骁骑将军。太祖即位,进号右将军。

建元二年,虏寇寿春,以盘龙为军主、假节,助豫州刺史崇祖决水漂渍。盘龙辅国将军张倪马步军于西泽中奋击,杀伤数万人,获牛马辎重。上闻之喜,诏曰:“丑虏送死,敢寇寿春,崇祖、盘龙正勒义勇,乘机电奋,水陆新击,填川蔽野。师不淹晨,西蕃克定。斯实将率用命之功,文武争伐之力。凡厥勋勤,宜时铨序,可符列上。”盘龙爱安杜氏,上送金镊二十枚,手敕曰“饷周公阿杜”。转太子左率。改授持节,军主如故.

明年,虏寇淮阳,围角城。盘龙于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阵,虏万余骑张左右翼围之。一走还,报奉叔已没,盘龙方食,弃著,驰马奋,直奔虏阵,自称“周公来!“素畏盘龙骁名,实时拔。时奉叔已大杀虏,得出在外,盘龙不知,乃冲东击西,奔南突北,贼众莫敢当。幸叔见其父久不出,复跃马入阵。父子两匹骑,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盘龙父子由是名播北国。形其赢讷,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

角城戍将张蒲与虏潜相构结,因大雾乘船入清中樵,戴虏二十余人,藏杖下,直向城东门防门不禁,仍登岸拔白门。戍主皇甫仲贤率军主孟灵宝等三十余人于门拒战,斩三人,贼众被创赴水,而虏军马步至城外已三千余人,阻塹不得进。淮阴军主王僧庆等领五百人赴救,虏众乃退。坐为有司所奏,诏白衣领职。八座寻奏复位。加领东平太守。

盘龙表年老才弱,不可镇边,求解职,见许,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盘龙曰:“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十一年,病,年七十九。安北将军、兖州刺史。

(《南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始初/随军讨赭圻贼/躬自斗战/陷阵先登/累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晋安县子/邑四百户/
B.泰始初/随军讨/赭圻贼/躬自斗战/陷阵先登/累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晋安县/子邑四百户/
C.泰始初/随军讨赭圻贼/躬自斗战/陷阵先登/累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晋安县/子邑四百户/
D.泰始初/随军讨/赭圻贼/躬自斗战/陷阵先登/累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晋安县子/邑四百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B.赠,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周盘龙属大夫,故死为“卒”。
D.原文“建元二年”中的“建元”是庙号,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盘龙胆气过人,临阵勇猛果敢。周盘龙擅长骑马射箭,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奔南突北,无人敢挡,屡立战功。
B.周盘龙颇受宠幸,君臣关系亲厚。皇上不仅奖赏提拔周盘龙,还赏赐他的爱妾;君臣交流中不乏玩笑之语。
C.周盘龙父子英雄,二人名扬北国。周盘龙素有威名其子奉叔亦骁勇善战,单马率二百余人冲出北虏军一万余骑从的包围。
D.周盘龙文武双全,官职不断升迁。周盘龙凭借自身的能力,先为武将,后为文官,逐级升官,仕途顺畅毫无波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虏寇寿春,以盘龙为军主、假节,助豫州刺史坦崇祖决水漂渍。
②形甚赢讷,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