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迨:等到
B.前辟四窗,垣墙庭。周:周围
C.后五年,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D.某所,母立于兹而:你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庭少卿视仆妻子何如哉
B.垣墙周庭,当南日故为之文
C.客逾庖宴,鸡栖于厅古者富贵名摩灭
D.久,能以足音辨人非独蜀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B.而刘夙婴疾病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 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慨的一种文体。
B.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人亡物在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第二段中,作者用平实、朴素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自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喜之情。
D.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感情抒发真切自然,所以,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话说,其文“不事雕琢而自然有风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3)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4-15 09:13: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煞,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漫灭 文:碑文B.盖音也 谬:错误
C.有而欲出者 怠:懈怠D.火尚足以也 明:明亮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距院东五里    ②既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④四人拥火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3】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紧扣题目,从山名由来写起到考证山名结束。
B.选文第二段既详写前洞的景色,又着重写游后洞的过程.
C.作者在领略后洞奇景时,因听了别人的话从洞中退出来。
D.作者没能极尽游赏之乐,一个“悔”字概括了他的心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市声说
【清】沙张白
鸟之声聚于林,兽之声聚于山,人之声聚于市。是声也,盖无在无之。而当其所聚,则尤为庞杂沸腾,令听者难为聪焉。今人入山林者,闻鸟兽之声,以为是天籁适然,鸣其自乐之致而已。由市声推之,鸟知彼羽毛之族,非多求多冀,哓(xiao)哓焉炫其所有,急其所无,以求济夫旦夕之
欲者乎?
京师土燥水涩,其声噌以咳。鬻百货于市者,类为曼声高呼,夸所挟以求售。肩任担负,络绎孔道,至于穷墟僻巷,无所不到。传呼之声相闻,盖不知几千万人也!祁寒暑雨,莫不自晨迄暮,不肯少休,抗喉而疾呼,以求济其旦夕之欲耳!
苟谓鸟之呼于林,兽之呼于山者,皆怡然自得,一无所求,而人者独否,是天之恩勤①群类,予以自然之乐者,反丰于物而靳于人,此亦理之不可信者也。然使此千百万人者,厌其勤苦,且自悔不鸟兽若,尽弃其业而他业焉,将京师之大,阒然寂然,不特若曹无以赡其生,生民之所需,畴为给之?此又势之必不可者矣。顾使其中有数人焉,耻其所为,而从吾所好,则为圣贤,为仙佛,为贵人,为高士,何不可者。吾惜其自少至老,旦夕为抗喉疾呼,而皇皇于道路以死也。甚矣,市声之可哀也。
虽然,市者,声之所聚;京师者,又市之所聚也。揽权者市权,挟势者市势,以至市文章,市技艺,市恩,市谄,市诈,市颦笑:无非市者。炫其所有,急其所无,汲汲然求济其旦夕之欲,虽不市声之哓哓然,而无声之声,震于钟鼓矣。甚且暮夜之乞怜无声,中庭之相泣有声,反不若抗声
疾呼者之为其事而不讳其名也。君子之所哀,岂仅在市声也哉!
嗟乎!有凤凰焉,而后可以和百鸟之声;有麒麟焉,而后可以谐百兽之声;有圣人焉,而后能使天下之人之声皆得其中,终和且平,而无噍(jiao)杀嚣陵之患。四灵⑦不至,君子之所为致慨也。若日厌苦人声,而欲逃之山林,以听夫无所求而自然之鸣焉,是鸟兽同群,而薄斯人之吾与也。
注释
①恩勤:此作“厚爱”解。
②四灵:古以龙、凤、龟、麟称“四灵”,四灵出,兆示吉祥清明之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丰于物而靳于人 靳:吝啬
B.然使此千百万人者,厌其勤苦 厌:憎恶
C.顾使其中有数人焉’ 顾:而,不过
D.而薄斯人之吾与也 薄:迫近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作者不赞成的观点或行为的一组是(  )
①天籁适然,鸣其自乐之致而已
②肩任担负,络绎孔道
③莫不自晨迄暮,不肯少休
④自悔不鸟兽若,尽弃其业而他业焉
⑤日夕为抗喉疾呼,而皇皇于道路以死也
⑥以至市文章,市技艺,市恩,市谄,市诈,市颦笑
A.①②③B.①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世上的各种“声”说起,说到“鸟声”“兽声”与“人声”的分辨,可引起读者的兴趣。
B.第二、三段转入对“市声”的描述,沙张白认为,市者的曼声高呼是“生民之所需”,不可失此“市声”。
C.第四段写到种种“市”的行为,出卖礼义,出卖良心,出卖灵魂,是可怕又可恶的“无声胜有声”。
D.文章题目叫“市声说”,又是从“声”说起,可以说,“市声”是全文叙述的中心,对市声的看法也是全文的主旨之所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文定,字时泰,湖北松滋人。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有膂力,便弓马,议论慷慨。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称强吏。魏国公徐俌与民争田,文定勘,归之民。江西姚源贼王浩八等流劫浙江,都御史俞谏檄文定与参将李隆、都指挥江洪、佥事储珊讨之。浩八突华埠,文定击败之,追及于孔埠,贼遁归江西。谏等上文定忠勇状,诏所司奖劳。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乃迎守仁入城,文定当大帅。丙辰之战,身犯矢石,火燎须不动。贼平,功最,擢江西按察使。张忠、许泰至南昌,欲冒其功,文定出谒,遂缚之。文定骂曰:“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忠益怒,椎文定仆地。文定求解任,不报。世宗嗣位。上忠等罪状,且曰:“曩忠、泰与晖至江西,忠自称天子弟,晖称天子儿,泰称威武副将军,与天子同僚。折辱命吏,诬害良民。需求万端,渔猎盈百万,致饿殍遍野,盗贼纵横。虽寸斩三人,不足谢江西百姓。”帝嘉纳之,赐敕奖劳。寻谢病归。文定忠义自许,遇事敢为,不与时俯仰。九年七月卒于家。天启初,追谥忠襄。
(节选自《明史·伍文定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
B.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
C.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
D.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会试考中后录取者,明代科举实行四级考试制,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B.国公是中国古代爵位的一种,我国古代常见的爵位有公、候、伯、子、男五等,其中公爵地位最高,男爵最低。
C.嗣位是指继承君位,这里位即君位,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D.敕是指帝王诏令文书,用于任官封爵、奖励或告诫臣僚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文定为官正直,敢于秉公断案。魏国公徐俌与百姓争夺田产,文定经过调查审验,把田产判给了百姓。
B.伍文定勇于战斗,作战不怕牺牲。在丙辰之战中,亲身冒着箭头、滚石的威胁战斗,大火烧着胡须也不退后一步。
C.伍文定忠于朝廷,敢于直言相谏。他曾当面斥责张忠等人,并上书检举张忠等人的罪状。
D.伍文定富有谋略,谋事长于计策。任职吉安,他设计擒获了大盗张勇、李文简。任河南知府,同样设计平定了盗贼。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八突华埠,文定击败之,追及于孔埠,贼遁归江西。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25分)
(甲)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ks5u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今者暮薄:迫近
B.而江山不可复矣识:认识
C.攀栖鹘之巢危:危险
D.反而登舟,乎中流放:不拘束,任意行动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假舟楫者非能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D.适有孤鹤,横江来。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小题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是日定矣 ②湖中焉得有此人
B.①余强饮三大白别 ②反登舟,放乎中流
C.①选贤能 ②天与云与山
D.①湖中得更有此人 ②神明自得,圣心备
【小题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客有吹洞箫者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题5】 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后赤壁赋》写月夜之游,集中描绘了断岸、高山、明月、巉岩、草木,景色由清幽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B.《后赤壁赋》最后描述诗人梦中看见道士化鹤的场景,显现文章奇想联翩、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运用,很能表现出作家另一种简练、写实的艺术风格。
C.《湖心亭看雪》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怀。《后赤壁赋》则借助于惊险迷离的景物描写,很大程度反映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积极为国为民的高尚品德。
D.《湖心亭看雪》记述作者以小舟独往湖心亭的所见所闻,是在大雪三日后的某个清晨(也有一说,是在傍晚八点多钟),而《后赤壁赋》所写清幽峭拔的赤壁之景,则肯定在秋末冬初的某个明月之夜。
【小题6】给下列句子断句(用“/”断开,每处0.5分,共2分)
拉 余 同 饮 余 强 饮 三 大 白 而 别 问 其 姓 氏 是 金 陵 人 客 此。
【小题7】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3分)
   
②顾安所得酒乎?(2分)
   
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倚歌而和之 和:应和    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正:整理    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
C.肴核既尽  既:既然    相与枕藉乎舟中 藉:杂乱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正襟危坐 危坐:端坐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饮酒乐甚   寄蜉蝣于天地
B.扣舷而歌之 与山间之明月
C.客有吹洞箫者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D.侣鱼虾而友麋鹿 而卒莫消长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望美人兮天一方D.哀吾生之须臾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先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总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
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这一段是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乐”,启下写“悲”。
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社会人生观点和虚无主义思想,也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D.第四段写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所以说是科学的。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