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针对相同的问题,孔子说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06 01:4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烟艇记

陆游

①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名之曰烟艇”。客曰:“弄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而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

②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非中郎也,谁者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

③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荻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④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注)①烟艇:烟波中的小舟。
【小题1】第①段的甲乙两处中应填入的虚词是(  )
A.也  乎B.焉   也C.然  邪D.者  哉
【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客人对主人把小屋命名为“烟艇”,虽有不同看法,但也十分赞赏。
B.作者反对“因名课实”,认为诗意的想象可以超越外物的限制。
C.文章以主客对话与引发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写作手法。
D.这篇文章表面作旷达语,实际寓有陆游“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
【小题4】分析作者将自己的居所取名为“烟艇”的原因。
【小题5】文章第③段在语言上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请对此加以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前赤壁赋(节选)

苏 轼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举匏樽以相(___________) (2)虚者如彼(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②君子之志道也
B.①驾一叶扁舟     ②今我睹子难穷也
C.①苏子愀 ②君尔妾亦
D.①客亦知水与月乎 ②而不得极游之乐
【小题3】下列各句与“而今安在哉”文言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攻坚强者莫之能胜。B.何取于水也?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D.以为莫已若。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5】上文第①段作者借“客”之口抒发了_____________的无限感慨。第②段作者对“客”之问作出回答,以水和月为喻,由自然到人谈了______________的大道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霞阁记

管同

①府之胜萃于城西,由四望矶迤而稍南,有冈隆然而复起,俗名曰钵山。钵山者,江山环翼之区也。而朱氏始居之。无轩亭可憩息。山之侧有庵,曰四松,其后有栋宇,极幽。其前有古木丛篁,极茂翳。憩息之佳所也。而其境止于山椒,又不得登陟而见江山之美。

②吾乡陶君叔侄兄弟,率好学,乐山林,厌家宅之喧阗也。购是地而改筑之,以为闲暇读书之所。由庵之后,造曲径以登。径止为平台。由台而上,建阁三楹,殿以书室。室之后,则仍为平台而加高 。由之可以登四望。桐城姚郎中为命名余霞之阁。

③钵山与四松各擅一美,不可兼并。自余霞之阁成,而登陟憩息者,始两得而无遗憾。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儒者立志,视天下若吾家。一楼阁也,諰諰然必专据而无同人之志,彼其读书亦可以睹矣。而岂达陶君之志也哉!……

(乙)

钵山余霞阁记

梅曾亮

①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

②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西面城,淮水萦之。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

③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子静曰:“文章之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遂之为书记。

【小题1】甲文第二段空格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A.矣B.焉C.也D.耳
【小题2】结合甲、乙两文分析“余霞阁”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
【小题3】乙文中,管君为什么认为梅曾亮的说法与“余霞阁”的阁名“有当”?
【小题4】紧扣“俯视”二字,赏析乙文第②段的景物描写。
【小题5】简析甲、乙两文写作意图上的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①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②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③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小题1】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点明严光与光武帝是老朋友关系。
B.交代严光辅佐光武帝建国的背景。
C.严光凭他高尚的节操超过光武帝。
D.天下只有光武帝能以礼敬重严光。
【小题2】下列不能体现严光的品德与光武帝的气度相互映衬关系的一项是()
A.“惟先生以节高之”与“惟光武以礼下之”
B.“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与“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C.“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与“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D.“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小题3】简析作者修建严先生祠堂的目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鉴赏本文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