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课内文言文,翻译文后后面题。(9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小题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6分)
【小题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25 03:26: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灵岩
明 袁宏道
灵岩一名砚石,《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即其处也。山腰有吴王井二:一圆井,日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周遭石光如镜,细腻无驳蚀,有泉常清,莹晶可爱,所谓银床素绠,已不知化为何物。其间挈军持瓶钵而至者,仅仅一二山僧,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悲哉!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或曰即玩华池也。
登琴台,见太湖诸山,如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亦区内绝景。山上旧有响屧廊,盈谷皆松,而廊下松最盛,每冲飙至,声若飞涛。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珮钗钏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瞠目不知所谓。石上有西施履迹,余命小奚,以袖拂之,奚皆徘徊色动。碧繶缃钧,宛然石中,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色之于人甚矣哉!
山仄有西施洞,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或云:石室,吴王所以囚范蠡也。僧为余言,其下洼处,为东西画船湖,吴王与西施泛舟之所。采香径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吴宫美人种香处也。山下有石可为砚,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米氏《砚史》云:“蠖村石理粗,发墨不糁。”即此石也。山之得名,盖以此,然在今搜伐殆尽,石亦无复佳者矣。
嗟乎,山河绵邈,粉黛若新。椒华沉彩,竟虚待月之帘;夸骨埋香,谁作双鸾之雾?既已化为灰尘白杨青草矣。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之苑、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仲父云无害霸;蜀宫无倾国之美人,刘禅竟为俘虏。亡国之罪,岂独在色?向使库无湛卢之藏,潮无鸱夷之恨,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
(取材于《袁宏道集笺校》)
【注】①银床素绠:指井栏与井绳。②小奚:即“小奚儿”,小童儿。③碧繶缃钩:青色鞋缘和浅黄色鞋扣。④歙溪:地名,所产石砚石质优良。⑤齐国有不嫁之姊妹:指齐桓公好色。⑥仲父:即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⑦湛卢:宝剑名。这里指越王献给吴王的宝剑。⑧鸱夷:皮革制成的鸱囊。这里指伍子胥进谏被吴王所杀,裹在鸱囊扔进江中一事。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腻无驳蚀 驳蚀:因风化而受损害
B.亦区内绝景 绝:绝妙
C.吴王所以囚范蠡也   所以:……的原因
D.刘禅竟为俘虏 竟:最终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一圆井,日池也     吴宫美人种香处也
B.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   色之于人甚矣哉
C.若受具戒乎 望之若在山足
D.宛然石中 然在今搜伐殆尽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
有一砚池,干旱之年也不枯竭
B.僧瞠目不知所谓
山僧瞪着眼睛不知该往哪里去
C.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
即使是个铁石心肠的人,能不魂飞心死吗
D.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
幽居之士和隐逸高人,仍然为寂寞美人的足迹而伤心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灵岩,别名砚石山,因其出产著名砚石而得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宫殿——馆娃宫。
B.灵岩半山腰有两口井,因其形状不同而以“日池”“月池”命名,水井周围的石头光亮如镜,泉水四季常清,晶莹透澈。
C.作者从西施洞出发,然后经过囚禁范蠡的石室,又来到东西画船湖,沿笔直的十里采香径前行下山。一路可谓风景如画。
D.作者记述游览灵岩山的过程,借凭吊古迹,感叹世事沧桑,并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常人“女色误国”的思想,颇有新意。
【小题5】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
【小题6】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亡国之罪,岂独在色”?请结合文章加以解说。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燕昭汉光武之明

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光武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破隗嚣,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咸知毅、异之为名将,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田单复齐国,信陵君败秦兵,陈汤诛郅支,卢植破黄巾,邓艾平蜀,王濬平吴,谢安却苻坚,慕容垂挫桓温,史万岁破突厥,李靖灭吐谷浑,郭子仪、李光弼中兴唐室,李晟复京师,皆有大功于社稷,率为谮人所惎,或至杀身。区区庸主不足责,唐太宗亦未能免。营营青蝇,亦可畏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人有言异威权至重    ⑵异上书
为谮人所惎 ⑷率为谮人所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乐毅燕破齐 率谮人所惎
B.或谗昭王曰 今人咸知毅、异为名将
C.欲久仗兵威服齐人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南面王耳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⑵区区庸主不足责,唐太宗亦未能免。
【小题4】“燕昭汉光武之明”句中的“明”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主要运用充分的________论证和鲜明的__________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来阐述观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选自《琵琶行》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盆浦口 明年:第二年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原来(是)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弹:畅快地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铮铮有京都声 / 苏子愀 (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A.今漂沦憔悴,转徙江湖间 / 蜀道难,难上青天 (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B.夕始觉有迁谪意 / 虽不谓吾言为,而亦无词相答。 (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C.因为长句,歌赠之 /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委身为贾人妇。
B.转徙于江湖间。
C.歌以赠之。
D.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小题4】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洲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