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论语·微子》)

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下也。(节选自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
【小题1】面对出仕与否,子路和许由各有什么不同的选择?(2分)
【小题2】简要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27 03:25: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西吉南赣道副使方君墓志铭

(清)刘大櫆

方君讳浩,字孟亭,桐城人也。其尊府桦坡先生,家世行谊既有铭。君生而沉毅,不与童儿共嬉游。及长,读书为文章,骏发有气。中雍正八年进士。初知太原祁县,调阳曲,迁保德州,又知隰、平定二州,迁知蒲州府,移守潞安,擢江西广饶九南道按察副使,旋调吉南赣道。因公有诖(注),循例复职。方需次吏部,而以乾隆十九年七月十八日疾卒京师邸舍,年五十有二。

君之莅官临民,严而不苛,和而不可犯。既去,而民多思而不置。其在隰也,隰民以茹素为群,群数百,号为大乘教。君悉召至庭,而啖以酒肉,人莫知其原。其后速捕大乘党人连数郡,而隰民独免。金川用兵,平阳富民愿输饷,而旁郡效之者甚伙,君独以潞安地瘠民贫,不为报。会天子巡狩中岳,取道泽、潞,而民田之近接道旁者,吏辄令薅去青苗以俟。君独以銮舆未出,而废民耕作,非为上爱民之道,令耕如平时。民得以收获,而事亦办治。在广饶,兼九江府事,岁旱而米商未至,洪州乏食,大府檄属郡悉运仓粮往济。君以郡民咸待食,而移粟他往,恐生事,请独输九江仓,而属县停运。比违大府意。未几,安仁以阻运罹重罪,罪及守令。大府乃以此重君。旋有吉南赣之调。南赣自前世多不轨之民,依山泽为患害。而上犹奸民据险为乱,君闻即驰诣捕缉,比大府至而谋主已就擒,讯实,置之法。

尝推先君子之爱以事诸父、诸姑及从兄弟,又推太夫人之爱以事诸舅、从母及外兄弟。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选自《桐城派名家文集》有删改)

(注)诖:失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B.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C.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D.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府:对他人父亲的敬称,在古代,令尊、令堂都是对他人父亲的敬称。
B.雍正:清朝世宗帝的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年号纪年,清朝皇帝一人只用一个年号。
C.銮舆:古代帝王车驾上有一种铃铛称为銮铃,所以皇帝的车驾称銮舆,也叫銮驾。
D.摄:古代临时代理或兼任某官职,称为摄;摄政,就是指临时代理君主处理国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浩曾经因失误被免职,后又依旧例恢复官职;他在候任吏部侍郎的时候,患病去世。
B.方浩能主动为百姓谋。在别人都莫名其妙的情况下,他将隰县素食者召去喝酒吃肉,使这些人在后来朝廷对大乘教的镇压中得以幸免。
C.在洪州缺粮,大府发文要求所有属郡运粮救助时,他却因担心郡民闹事而请求只运九江的仓储。在安仁发生“阻运”事件后,守令等人受惩处。大府以此重罚方浩。
D.方浩能自觉践行儒家的“仁爱”理念,把对自家长辈的孝与爱扩展到对待戚属、故旧的身上,怜贫济困,急人所难。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之莅官临民,严而不苛,和而不可犯。既去,而民多思而不置。
(2)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
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注)①严先生: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少年时很有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后来做了皇帝,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迫:靠近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A.①微子言,不及此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①不能强,因致礼焉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C.①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②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D.①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登山游览。
D.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
【小题4】(小题4)翻译与断句。(12分)
(1)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3分)
(2)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3分)
(3)请用“/”给所选文段断句。(3分)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
(4)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书带经堂记

(清)朱书

古书契未立,天地民物之常理,灿然上下间。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莫非经也。至孔子不得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后世奉之为六经。盖措之于身则其事精,而天下法之以为治;笔之于书则义详,而万世繇之以为学。新城王公为御史大夫时,御书“带经堂”额大字颁赐,朝士荣之,公侈君赐。既揭于所居之堂,而命书记之

“带经”之说,昉于汉。御史大夫倪宽少贫,常带经而锄。公生华胄,弱冠掇高科,历显仕四十余年矣,知遇之隆,近古未有。与夫憔悴贱贫之士,杂身都养赁作间,勤不经者,相去甚远。宽虽能使酷吏如张汤知学,雄才大略如汉武与语经学而悦,其得力经,有大过人者。公文章衣被天下,因公而知向学者,皆是也。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然则公之于经,固将与天下法之由之。

吁乎!经之荒亦已久矣。以宽生平力学,不过采儒术,文封禅,邀明堂,一觚而止。经之用,顾若是与?孔子之圣,摄相三月,断焉不能使鲁为东周,仅与其徒退而讲遗经于洙泗之滨,传之其人而已。于宽又可责焉?方宽之为御史大夫也,委曲迁就,以从人主之好,位盛贵极。傥回思耰锄之余,岂不曰吾今者御史大夫之尊,殆不若向都养赁作,得以优游一卷之书之为乐哉?

公以天下万世所系赖之身,受六经之托,著书满家,望风求教于门下者,不可数计。名斯堂也,其将礼耕义种,与天下治人情之田乎?抑良农能稼而不能穑,藏之名山,待人乎?朱子之诗曰:“面似冻梨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公其念经之久荒,而与吾锄治之,则当何如也?书固荷锄之田夫也,幸得从公游,故记公堂而卒以锄田之说进。

(注)①掇高科,摘取科举功名。②都养,为众人做饭烧菜;赁作,受雇为人劳作。
【小题1】对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孔子不得位   得位:得志B.勤不经者 废:停止
C.宽虽能使酷吏如张汤知学 乡:向往D.而与吾锄治之    徒:弟子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经之名,莫非经也 人非生知之者
B.其得力经 月出东山之上
C.殆不若向都养赁作 奉使往来,无留北
D.藏之名山,待人乎? 向使三国各爱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B.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C.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D.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伏羲、神农等远古圣王先贤深谙经文经书和孔子对六经的贡献,以此强调经学对修身养性、治学行事都十分重要。
B.文章对“带经”之说追根溯源,盛赞倪宽“带经而锄”的精神,认为倪宽之所以深受朝廷恩宠,官场显赫,是因为他对经书的重视。
C.针对经学荒废的现象,作者以孔子为鲁相尚不能“使鲁为东周”为例,为倪宽辩护,指出经学荒废非倪宽之过,评价有合理之处。
D.文章结尾作者揣摩新城王公为“所居之堂”命名的目的,交代自己写作本记的缘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王公的敬仰钦佩。
【小题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经书的作用的一组是
①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
②盖措之于身则其事精
③而天下法之以为治
④而万世繇之以为学
⑤然则公之于经,固将与天下法之由之
⑥受六经之托,著书满家
A.①③⑤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⑥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士荣之,公侈君赐。既揭于所居之堂,而命书记之。
(2)经之用,顾若是与?
(3)方宽之为御史大夫也,委曲迁就,以从人主之好,位盛贵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雪堂记
宋苏轼
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者。苏子隐几而昼瞑,栩栩然若有所适而方兴也。未觉,为物触而寤,其适未厌也,若有失焉。以掌抵目,以足就履,曳于堂下。
客有至而问者曰:“子世之散人耶,拘人耶?散人也而天机浅,拘人也而嗜欲深。今似系马而止也,有得乎而有失乎?”苏子心若省而口未尝言,徐思其应,揖而进之堂上。客曰:“嘻,是矣,子之欲为散人而未得者也。予今告子以散人之道。夫禹之行水,庖丁之投刀,避众碍而散其智者也。是故以至柔驰至刚,故石有时以泐;以至刚遇至柔,故未尝见全牛也。予能散也,物固不能缚;不能散也,物固不能释。名之于人,犹风之与影也,子独留之,故愚者视而惊,智者起而轧。子之遇我,幸矣,吾今邀子为藩外之游,可乎?”
苏子曰:“予之于此,自以为藩外久矣,子又将安之乎?”客曰:“甚矣,子之难晓也。夫势利不足以为藩也,名誉不足以为藩也,阴阳不足以为藩也,人道不足以为藩也。所以藩予者特智也尔智存诸内发而为言则言有谓也形而为行则行有谓也。人之为患以有身,身之为患以有心。是圃之构堂,将以佚子之身也?是堂之绘雪,将以佚子之心也?身待堂而安,则形固不能释;心以雪而警,则神固不能凝。”
苏子曰:“子之所言是也,然未尽也。余之此堂,追其远者近之,收其近者内之,求之眉睫之间,是有八荒之趣。吾非取雪之势,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吾不知雪之为可观赏,吾不知世之为可依违。性之便,意之适,不在于他,在于群息已动,大明既升,吾方辗转,一观晓隙之尘飞。子不弃兮,我其子归。”
客忻然而笑,唯然而出,苏子随之。客顾而颔之曰:“有若人哉。”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①本文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谪黄州的第三年;②隐几:靠着几案。③系马:不能自由奔跑的马;④泐:石依其纹理而裂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筑而垣之 垣:筑墙围绕
B.苏子心若省而口未尝言 省:明白
C.将以佚子之心也    佚:遗弃,散失
D.客顾而颔之曰 顾:回头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组是(  )
A.①筑而垣之,作堂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子之遇我,幸矣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①心以雪而警 ②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D.①客忻然而笑 ②觉而起,起而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散人之道”和“藩外之游”的主客问难,深入辩论了彼此人生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体现了苏轼从“失意”到“适意”的生存智慧。
B.在“客人”看来,苏轼在雪堂四周绘以雪景,希望达到怡心适意的效果,是用其智巧的表现,“心散而形拘”,本质上仍然是个“拘人”。
C.苏轼追求的是远离机巧变诈的纷争之地,不再计较世俗所追逐的虚名微利,构筑适于自己意趣的天地,而不是超然尘世之外的“散人之道”。
D.语言上叙事简练,描写生动,说理透辟严谨,具有鲜明的思辨色彩;结构上蓄势充分,层层深入;情感倾向上追求朴实闲淡的“适意”人生。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所以藩予者特智也尔智存诸内发而为言则言有谓也形而为行则行有谓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觉,为物触而寤,其适未厌也,若有失焉。
②追其远者近之,收其近者内之,求之眉睫之间,是有八荒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