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内文言文翻译(10分)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6-10 11:29: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折行(像蛇一样)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C.水尤清 (凉) 
D.乃记之去(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小题2】下面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鸣/佩环,心/乐之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景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依次写到“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四个内容。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侧面烘托出潭水空明澄澈的特点。
C.选文写“小潭源流”时,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小溪两岸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景象。
D.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使文章始终弥漫着一种凄清的感情。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父母之遗体行 (危险) B.诚不自意返吾衣冠(代指宋朝)
C.向也使予骨于草莽 (交付) D.然微以自于君亲 (写文章献给)
【小题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B.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终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D.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2)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