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
情。(《荀子·天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筮然后决大事 决:决定。 |
B.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赫:光明、显耀。 |
C.孰与物畜而制之 畜:畜养。 |
D.孰与应时而使之 应:响应。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百姓以为神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
B.无何也 夫子何哂由也 |
C.则失万物之情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
D.日月食而救之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下雨、日食等纯属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没有必然的关系,也不会因人的期望而发生或消亡。 |
B.人们祭神求雨有时下雨,这和没有祭神有时也下雨完全一样,而老百姓却认为很灵验。这正是百姓愚昧之处,需要君子开启心智。 |
C.荀子指出,礼义是立国之本。作为一个国君只有尊崇礼义、对百姓仁爱、重贤尚能才能治国安邦称王称霸。 |
D.在天道面前,尊崇、思慕固然必要,但是掌握天道运行的规律加以控制利用则更为重要。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2)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